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福州加强和创新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2012-06-18 16:57:04来源:福州日报

      凝聚力决定战斗力,战斗力决定执行力,执行力决定生产力。一支高素质、执行力强的领导干部队伍,是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组织保证。

      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要求换届后及时把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转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上来。

      当前,福州正豪情满怀地实施大开放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能否完成市委、市政府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实施的效果如何,干部是关键。新一届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入手,大力推动各级干部主动适应形势任务要求,提升能力素质,焕发热情豪情,提高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龙头引领作用,再创福州科学发展新优势。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强调,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讲政治、守纪律、顾大局,大力提倡干部多点“书生气”、甘当“老黄牛”、躬身接“地气”,树立大志向、敞开大胸怀、拿出大气魄,敢为、能为、有为,做实功、重实干、比实绩。

      市委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使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议事决策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党风廉政责任制等各项制度具体化。4月20日,市委研究出台了《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围绕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提出了13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干部的选拔、教育、管理、监督的全过程,与开展创先争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等活动结合起来,与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马尾新城、构建福州大都市区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在致力推动福州科学发展新跨越中,努力实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大解放、素质大提升、作风大转变。

      着力思想大解放,在敢为上动真格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的程度、力度,决定科学发展的速度、成效。唯有干部思想大解放,才能引领福州大发展。

      推动思想大解放,理论教育是“必修课”。市委高度重视中心组学习工作,按照“学理论、转观念、议大事、出思路、建班子”的定位,注重发挥中心组学习、调研、决策等“三位一体”的功能作用,把下一级党组织主要领导分层吸纳到上级中心组学习,着力在解决福州发展中的现实重大问题上下工夫。去年以来,市委中心组围绕“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福州”的发展定位,先后安排了研讨谋划工作思路、经济形势和发展展望、推动福州科学发展新跨越等专题学习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汇聚集体智慧,形成加强“三维”项目对接、构建福州大都市区、马尾新城建设等发展共识。部分理论学习成果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后转化为决策,成为指导具体实践的有效措施。

      解放思想不能坐等,解放思想需要打开思路。今年2月15日至20日,新一届市四套班子集体赴珠三角、长三角学习考察。 代表团边看边学、边听边议、边记边想,找差距、摆问题、理思路、促工作。通过考察,大家一致认为,解放思想是推动发展的法宝和金钥匙,必须创新思路、创新举措,突出开放这一主题,高奏开放这一旋律,着眼于“开”,着眼于“放”,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战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在更高起点、更高站位上推进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后改进。比照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5月6日至11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市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领导,深入全市各地进行工作检查。4天半时间里,检查组风雨兼程1500多公里,先后察看了60多个项目,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企业家的意见建议。通过这次检查,大家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解放了思想、明确了责任,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比学赶超、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福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结合“走出去”学习考察和“拉练式”工作检查,市委在全市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大讨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在敢为上动真格,时刻保持追求卓越、不甘落后的进取心,增强龙头引领、力争一流的紧迫感,大胆尝试新的改革措施和办法,大力营造“想干、敢干、快干”的社会氛围。

      思想解放了,思路打开了,才能想不敢想、做不敢做,才能敢为人先。

      去年12月,我市在京举办央企项目对接会,签约21个项目,总投资2256亿元。今年海交会,我市签约“三维”项目377项,总投资1122.76亿元。今年1~4月,我市工业投资增速达47.3%,超过全省平均增速18.5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与此同时,我市正规划建设蓝色高新产业园区,力争到2020年,海洋经济在GDP中占比达38%,基本实现再造一个“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此外,城市建设拉开“骨架”,东扩南进,沿江向海,构建福州大都市区,推动福莆宁同城化,建设“大福州”。

      下一步,福州市将采取“一班一策”方式,加大专题调研,计划举办8期专题研讨班,进一步推动干部思想大解放。

      着力素质大提升,在能为上下工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教育、抓培训,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创造学习、实践、锻炼机会,打磨一支具备大开放气度和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成为福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根据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和干部队伍情况,市委以新进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培训为重点,抽调735名领导干部到市委党校培训,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同时,开展了“月读一书”活动,党员干部每月须读一本指定书籍,并撰写心得体会。

      市委中心组带头学习,在以“强素质、作表率”为主题的“月读一书”活动中,中心组成员先后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观点解读》等30本书籍。在前不久的第17个“世界读书日”,召开了领导干部读书座谈会,开展党员干部读书征文活动。通过读书活动,引导领导干部把读书与思考工作、谋划工作结合起来,以学修政德、以学养心志、以学强党性,多点“书生气”。如今,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气已在福州领导干部中蔚然成风。

      挂职锻炼、开阔视野,才能不断更新观念、理清思路。今年,我市干部挂职锻炼“走”得更远。除继续做好省直机关与市直机关、市直机关与县(市)区、本市与对口协作县(市)区之间的优秀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外,今后3年,我市还将连续选派1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广东、浙江、江苏等地挂职锻炼。首批33名干部已于3月赴广州、杭州、南京等地接受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

      在挂职中,他们认真学习挂职单位和地区的先进理念、先进做法和先进经验,并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形成文字。《看杭州“双百工程”思城乡人才统筹》《感受南京的创新精神》《深圳有张“网”可否搬福州》……这些挂职交流碰撞出的思想火花,通过《福州日报》的“挂职笔记”栏目,与全市领导干部分享,并抛砖引玉,激发更多共鸣。

      今年,福州还选派20名市直单位干部到省里挂职锻炼,选派35名优秀年轻干部赴平潭挂职,10名科级干部到市信访局挂职锻炼,促进领导干部提升能力素质,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真正成为开放型干部。

      为进一步开拓视野,加强榕台交流合作,根据市委的安排,6月起我市分期分批组织100名领导干部赴台湾进行专题培训,重点学习台湾在现代农业、城镇建设、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6月11日,由我市24名县(市)农业局局长和以发展农业为主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组成的现代农业发展专题研讨班启程赴台湾,接受为期10天的学习培训。这是我市首次选送基层干部赴台湾开展专题培训。

      事以才立,业以才兴。在鼓励领导干部“走出去”学习的同时,我市在选拔干部中大胆“引进来”——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33名处级领导干部。同时,各县(市)区联合公开选拔52名科级领导干部。目前,我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职位已确定考察对象并进入公示阶段,公选科级领导干部职位也完成面试工作。

      公开、公平、公正的公选工作,吸引各地具备“敢为、能为、有为”精神的优秀领导人才汇聚福州。一流的人才,必将带来一流的发展。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为福州开放发展增添强劲引擎。

      着力作风大转变,在有为上见实效

      没有扎实过硬的作风,难以担当重任。市委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改进工作作风为切入点,突出弘扬“马上就办”传统优良作风,叫响“马上就办”,做到“马上就办”,着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着力增进干群关系,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如今,“马上就办”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今年2月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以“大调研、大下访、大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活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开展“三服务”活动,密切联系群众。34位市级领导带头挂钩联系12个县(市)区,市直部门(单位)和县、乡领导干部每人均建立了1至2个基层联系点,集中开展“三服务”活动。市委组织部启动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深入到“一线”去,联系一名困难群众、一名基层党员和一名人才,挂钩一个基层党组织,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目前,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共下基层3.4万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4万多条,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4959个、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难题3237个、矛盾纠纷1267个。

      围绕打造最优的投资发展软环境,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服务型领导干部。去年底,市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运行模式,共有45个审批部门和单位、591个审批和服务事项入驻该中心,90%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执行了集中办理,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要事快办,极大地缩短了办事时间和办事环节。至5月25日,市行政服务中心已启用半年,共受理申请17.36万件,当场办结12.29万件,当场办结率达74.96%。

      继去年底集中开展服务“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企业”行动后,今年我市又集中开展了服务中小微企业行动。3月底,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分成12个组深入企业,开展服务活动52批次,服务企业112家,现场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问题156个。各级领导干部走在服务企业最前沿,生产经营最基层,用心服务助力发展,积极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截至目前,全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9500多人次深入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企业15329家,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问题2369个,并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全市18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共为13617家中小微企业提供262亿元融资担保,形成了关注、关心、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浓厚氛围。

      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优势,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集中开展了走访省直、中直驻榕单位、驻榕部队、高等院校活动,建立了与省直等部门的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省直支持省会、省会服务省直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市委坚持把强化监督作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突出严格管理和关心爱护相结合,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干部经常性管理机制,努力从思想上、制度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市委在制订2012年效能建设的考评办法时,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干部选拔任用纳入考评范围,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党委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打造组织工作满意度工程,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等政策法规,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不断提升我市组织工作满意度和选人用人公信度。市委组织部结合“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广泛开展与领导干部谈心谈话活动,目前已经与全市处级领导干部普遍进行了谈心谈话,进一步了解掌握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动态。市效能办牵头组织25个检查组对62个市直部门机关作风开展明察暗访,各县(市)区同步开展,对“庸懒散”现象进行严肃问责,共效能告诫88人次,发出整改通知书54份,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大转变。(记者  林洪相  杨 莹  程仁山)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