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直前 开拓进取
——我市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推动科学发展
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温泉之都、四大闽都文化品牌……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推动科学发展,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福州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涵,也日益彰显出它与众不同的所在。
经济腾飞正当时
创新园、创业大厦、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星网锐捷科技园基地……历经多年的建设发展,福州高新区海西园已入驻高新企业39家,一个集高端研发、科技孵化和总部经济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粗具规模。
近年来,我市高新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速提升,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据年初市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显示,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2011年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00亿元,出口总额突破230亿美元,均比2006年翻了一番以上。
近年来,榕台交流合作不断取得突破。率先实施中央惠台政策,率先开通两岸海上直航,率先签订两岸城市合作协议,率先推动两岸双向投资,率先出台台湾居民申办个体工商户、台商子女入学……榕台交流合作不断取得先行先试的突破。
各项体制改革不断加强
今年2月份我市被中宣部等4部委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2008年我市成为中国音协首家“合唱基地”,2010年“激情广场大家唱”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三坊七巷高票入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被国台办列为海西对台文化交流基地,海峡两岸合唱节、版博会等7项对台文化交流活动被国台办列为重点项目……近年来,我市文化事业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文化创意产业2011年实现增加值181.99亿元,已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8个。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投资环境,我市的行政体制改革也成效显著。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去年底正式启用,目前已成为全省面积最大的行政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全市45个审批部门的591个审批和服务事项入驻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覆盖率达到95%,覆盖率居全省前列。截至5月,我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申请11.15万件,已办结10.62万件,其中当场办结7.61万件,当场办结率达71.65%,平均每个工作日受理1507件。
近年来,我市各项事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和公用事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全面建立。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领域的市场运行机制得到不断完善。
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2007年以来,我市启动实施两年一轮的新农村“双百工程”(即百村以上示范、百村以上整治)建设,以点带面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
近年来,为打造生态市,全市完成150个省级、875个市级生态村创建。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组织7个县(区)筛选26个示范乡镇,开展121个村庄环境连片整治,有力促进农村环境改善。
新农合筹资标准提至310元,村卫生所看病可刷社保卡,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200个村卫生所将被纳入新农合普通门诊定点,年内将对全市在岗的3980名乡村医生进行培训……近年来,我市农村医改日见成效,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逐步得到缓解。
从2006年我市完成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11.9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和1.8万平方米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工程建设,到2011年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我市的农村教育硬件、软件也得到不断改善,农村教育事业实现了新的飞跃。(记者 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