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重心向基层

——福州市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纪实

2012-07-12 10:30:43来源:人民日报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正逐渐成为主体的背景下,党建的关键在哪里?这是福建省福州市近年来探索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

  为做好这一课题,福州创新推出“135”党建模式——围绕强化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这一关键,通过建设社区工作者、党员和志愿者3支队伍,最终实现“美在社区、爱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在社区、和在社区”这五大效果。

  军门社区是福州率先开展“135”模式创新的社区之一,已成为全省首个智慧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综合实验社区、国家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军门社区不仅每位老人有一部具有定位、求助功能的手机,而且所有家庭都设置了与社区可相互语音联系的智能对讲系统。

  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涌华告诉记者:“135”模式创建以来,全市各社区普遍推行社区“大党委”制度,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共建单位兼职社区党委委员。同时社区党委再将党建网络延伸至周边的集贸市场、商务楼宇、商业街、行业协会、工业园区等7大城市经济组织,形成了“1+7”的党建网络格局。目前,福州已建立社区党委(党总支)250个。更为可喜的是,仅去年一年全市驻区单位就为社区提供超过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

  80后大学生、在外企做翻译工作的章欢芳,2007年竞聘福州市鼓楼区大学生社区党务工作者,经过层层考试,最后被分配在军门社区,成了社区主任助理。由于表现优秀,2009年初,章欢芳成为福州市鼓西街道后县社区党委书记。

  参照军门社区的经验,小章先是动员辖区内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来社区为老人义诊、出车组织老人出游。有了这初始的成功,小章也找到后县社区的优势——老人多、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多、志愿者多,而且都渴望着社区多组织些活动,能彼此熟识亲近。

  小章第一步棋就是收回曾经作为麻将室的活动中心,改造成社区志愿者管理服务站“爱心之家”,以此为平台,在社区里成立起“爱心巡视队”、“老爸义工队”、“妈妈鹊桥队”、“环保康乐队”、“红帆义学队”等5支队伍和7个志愿者活动联系点。在社区党委的组织下,在册登记的社区志愿者发展到813名。

  2010年,福州市在全省率先探索从社区党务工作者招考街道副职,小章成了首批招考成功的4人之一。让人才从基层来,让干部从一线生,这也是福州市“135”党建模式的另一妙笔——锻造出一条干部“成长链”。

  “干部要从基层出,党员要靠操作练。‘135’党建模式就是将服务群众与干部养成结合在一起,干部在服务中历练,让群众来评定。”福州市委书记杨岳说。

  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近3年来福州已从基层社区党组织中选拔出11名优秀人才,同时也吸引了大批优秀青年从事基层党务工作。(记者 赵鹏)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