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福州构建海西商贸流通业中心强市

2012-08-11 10:27:46来源:福州日报

      大型商贸项目拔地而起、城区商业圈不断扩展……近年来,福州立足“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现代服务业取得飞速发展。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优化商贸结构,构筑“一核、两翼、三轴、多极”的空间布局,努力建成海峡西岸商贸流通业中心强市。

      项目带动促升级

      昨天上午,位于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的苏宁广场项目工地里,数百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苏宁广场集高端百货、酒店式公寓、高档写字楼、休闲娱乐中心于一体,建成后将与相邻的宝龙、万象、红星美凯龙等商贸业态共同组成超过百万平方米的现代商贸圈。

      打造投资洼地,让资本之水汇聚。当前,福州正依托项目带动,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全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档次和水平。“消费环境越来越好,购物休闲也更加便利了。”谈到近年来福州的变化,不少市民深有感触。2010年底,台江金融街万达广场开业,大型城市综合体开始进入市民生活。去年,我市又安排了36个商贸重点项目,总投资355亿元,仓山万达广场、海峡汽车文化广场等一批大项目建成开业,海峡医药城、苏宁广场、泰禾城市广场等项目全面动建。

      在大项目的带动促进下,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1.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25.9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 43.8%,同比增长10.3%。

      商圈逐步向外扩展

      经过几年发展,福州商圈逐步从中心城区的核心圈向外扩展,城市商业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等多层次的市域商业体系格局开始形成。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在商贸体量逐渐增大、商贸档次不断升级的同时,优化商贸结构,构筑“一核、两翼、三轴、多极”的空间布局,努力建成海峡西岸商贸流通业中心强市。“一核”指三环内中心城区,“两翼”指为临港工业服务的南、北翼流通业,“三轴”即“地铁轴”、“闽江轴”和“乌龙江轴”,“多极”则是通过“一核”带动,全市各县(市)联动发展。

      根据《福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1~2020)》,福州将着重发展品牌商业、特色商业、绿色商业、科技商业,着力构建以连锁经营为主的城乡消费品流通体系,以商务服务、物流配送和专业会展为主的生产性服务支撑体系以及基于产销对接和信用管理的农村流通体系,并用10年时间重点打造五四路中央商务区商圈、二环西商务区商圈、鳌峰路商务区商圈、东部新城商务区商圈等四大商圈以及多个区域商业中心。

      大流通格局加速成型

      昨天,记者在位于闽侯南通的海峡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看到,前来交易的商户络绎不绝,一车车蔬菜、水果、家禽从这里运往城区……开业近两年,这里正逐渐成为海峡西岸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仅去年,该中心的海峡蔬菜批发市场交易额就达到14亿元,果品市场交易额达19.5亿元,家禽市场交易额3.3亿元。

      在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交易区内也是一片繁忙景象。继2010年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后,该中心年交易额逾150亿元。目前,作为中心二期工程的冷库已全部完工,商务楼部分进入装修阶段。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全部建成后,将集水产品交易、竞拍、仓储、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全国乃至全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水产品集散中心和远洋渔业集散地。

      数据显示,目前福州专业批发市场有81个,年交易额395亿元以上,年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38个。

      除了专业市场,马尾海西物流大厦、闽侯苏宁物流中心、海西国际物流商贸城等一大批跟物流有关的项目都将于近年内投产。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福州还将在连江江南、闽侯荆溪和南通、晋安益凤和汤斜周边建设四大物流分拨中心。(记者  王玉萍)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