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精神标杆 引领文明风尚
——福州全力推动道德榜样走进道德讲堂
这是一幕暖人心房、令人难忘的场景:7月18日上午,马尾区国税局老干部、道德模范陈金华走进船政社区和中国移动马尾分公司,讲述他游泳十几年舍身救起几十人的感人故事。讲至惊险处,有人紧攥双手;谈到感人处,有人泪眼朦胧。
80岁的刘正松老人对陈金华见义勇为的事迹赞叹不已:“做一天好事容易,但做一辈子好事很难!”
福州,一座美丽之城,满城榕树,鼓山苍翠,西湖澄澈。数千年文明史,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更赋予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纯朴的品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文化名城从来就不缺“好人”。过去如此,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当今,“平民英雄”、“好人明星”更是层出不穷,如繁星闪耀。
福州民俗文化最虔诚的守护者方炳桂、两次被评为福州“城市美容师”的谢智波、独自撑起一个家的少年陈财东、寻亲路上“捡”回50名老人的黎本宣、自己残疾却十年如一日照料95岁母亲的黄孝顺……
从2008年开展“好人建设”以来,福州成果丰硕。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共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荣获福建省首届道德模范称号,2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3人荣登“福建好人榜”,10人获福州市首届道德模范称号,当选人数位居全省9个设区市前列。
在建设文明城市的过程中,道德模范和好人更是不断涌现,为福州文明城市建设这个华彩篇章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无名“托举哥”为救人牺牲、女警帮行乞老人穿衣服买面包、物业人员徒手接住坠楼女童,这些感人的故事,赋予福州道德建设新内涵。
随着一个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身边好人”进入公众视野,这些来自基层的道德楷模散发出的耀眼的道德光芒,为市民树立起新时期公民的精神标杆,成为社会推崇的“道德偶像”。如何让这些“平民英雄”真正走进百姓心里,引领福州的老百姓见贤思齐?眼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道德讲堂正好创造了一个平台,让这些感动社会、感动百姓的身边好人,像明星一样亮出来,成为新时期公民的精神标杆。
宣讲队伍是道德讲堂的生命线,是道德讲堂取得实效的保证。五城区和市直各部门以近年来道德模范评选和“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道德典型人物,作为道德讲堂的主要力量,做到身边人讲身边事。
960多个道德讲堂着力在大力弘扬道德模范人物事迹、切实发挥道德模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上做足文章,众多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走进道德讲堂,现身说法,引领着福州的老百姓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形成道德模范辐射效应。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今,超过200人次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走进全市各个道德讲堂,听众人数逾万人。在道德讲堂里,人们记住了为建成硬件一流、管理一流的“群众家门口派出所”的敬业奉献模范林祥春,记住了照顾瘫痪妻子13年不离不弃的黄顺家,记住了照顾两个残疾哥哥长达30余年的谢文钦,记住了经常插着输尿管挂着盛尿袋、骑着电动助力垃圾车坚持上班的环卫工人冯昭兴……
一个个身边好人、一件件凡人善举,在一次次温暖榕城老百姓的时候,也成为牵引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火车头”。平凡处显伟大,细微处见精神,崇德扬善的涓涓细流正汇成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洪流!(记者 吕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