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先行先试架金桥 榕台交流谱新篇

2012-08-16 09:46:12来源:福州日报

      7月27日9时45分,福州港青州集装箱码头,两岸直航船舶万海航运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春”号货轮上,1个集装箱缓缓吊下,集装箱里装载着大陆首次正式进口的18吨台湾大米。这批大米经检验检疫合格后,已在我市超市上架销售。

      台湾大米进境大陆,是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的重要成果,更是近年来榕台经贸往来不断深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榕台两地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榕台关系向更广、更深、更细的领域拓展。

      先行先试政策好

      改革开放后,福州相继被国家确定为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胞落地办证口岸,是大陆对台优惠政策覆盖面最广、两岸合作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001年《两马协议》签订,“两马先行”的格局率先形成。随着两岸关系积极重大变化,当年1年98个航班的“两马航线”,现已发展成每日航班“三进三出”。目前,榕台之间已实现空中双向客运直航常态化,榕台往来的交通更加便捷多样。

      此外,为依法保障台胞权益,我市积极做好台资企业和台商的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台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认真落实台商子女在榕入学的有关政策,有效解决了台商子女的就学问题。

      作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福州不断推动对台政策先行先试,使得海交会在榕台交往史上创造了诸多第一。规模日益扩大的“海交会”无疑是见证两岸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2006年海交会,率先扩大台湾农产品准入及零关税种类和范围;2007年海交会,台湾台中等六县市首次由地方政府组团参展参会;2010年海交会,参展台商达423家,参展面积达19000平方米。

      经贸合作硕果累累

      从1984年引进落地第一家台资企业、1989年设立台商投资区,20余年来,福州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前来投资。榕台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榕台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精密机械等先进制造业和软件动漫游戏产业、金融、贸易服务业等产业进行深度对接,并取得较好成效。

      今年第十四届海交会上,台湾中小企业参展热情高涨,签约展位2000余个,比去年增加112%,海交会展区设置了中心馆、台湾馆、“台湾个人游”推介展区等。第十四届海交会期间还有一个重头戏,“海关总署福州原产地管理办公室”在福州正式揭牌,作为全国唯一涉台商品原产地办公室,它的设立将为两岸企业产品原产地认证带来便利,并将进一步推进两岸ECFA协议的实施和监管,促进两岸经贸往来。

      榕台交流品牌迭出

      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合唱节上,来自海峡两岸的20多支合唱团队参赛,演艺人员超过1500人,其中台湾团队超过500人。

      近年来,我市拓展两岸文化交流往来,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交流活动精彩纷呈,榕台两地交流持续深入。榕台两地连续成功举办多届“两马同春闹元宵”、“两马体育联赛”、书法摄影联展等活动,为两地人民所津津乐道。目前我市启动“环马祖澳旅游区”建设,加快建设闽台(福州)文化产业园等。

      青少年交往活动也十分红火,榕台青少年夏(冬)令营、两岸小天使交流活动、两马青少年运动会等活动增强了榕台青少年之间的友情。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两岸城市青年创新论坛、船政文化论坛等一批精品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更是增进了两岸人民的友谊,也增强了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福州,正广泛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并将其化作推动榕台交流合作的强大动力,力争早日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宏伟的蓝图变成光辉灿烂的现实。(记者  郑 雪)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