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下访接地气 服务促三变

——福州市领导干部大接访纪实

2012-10-20 10:08:45来源:人民日报

      10月14日,星期天,9点整。

      “老人家别急,喝口水,慢慢说。”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一边细细听着诉求,一边还不时提笔记在本子上。这一天是福州市全市干部第四次大接访的日子。两位老人代表长乐市交通局270名退休老职工,向市委反映由于他们档案丢失无法获得生活补贴的问题。

      短短的一个上午,先后五批群众向市委反映了他们的诉求,事关生态保护、生活保障、生产发展等民生问题。问计于百姓、问政于基层。这正是福州市委今年开展大接访工作的主旨。

      如今时间过半、活动过半,问题解决了哪些?思路怎么理清?更关键的是,这样一场大接访活动,又为一个地方的治地理政方式带来了哪些改变?

      要做问题的“终点站”,不做矛盾的“中转站”

      下藤旧屋改造工程是福州市仓山区旧屋区改造工程的三大项目之一,总占地253亩,需拆迁居民2519户共8259人。拆迁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又如此大的量,市领导还接受群众上访三次,难度自不必言。

      可难点何在——当初开发商建设时,擅自改变了规划,违规开发的面积自然没有任何合法手续证明;而如今要拆迁了,既没产权证也没土地证的居民,想要从中获得补偿,又变得没有任何依据——矛盾由此而生。

      回望上半年全市累计收集、梳理出来的各种信访难题,其中仅类似如此“两证”的上访件,就多达234个,涉及住宅2万多户、店面850多间。但如果对此类产权问题进行重新产权登记,事情又将涉及立项、规划、土地、建设等30多个部门,工作量不仅浩如烟海,而且每一个环节都要环环相扣,不能再错。

      地处福州北郊的连江县潘渡乡因景色秀美、盛产温泉,而被当地规划准备转型发展温泉旅游产业。发展是好事,可这一转型,就要占地1万多亩。为此,上百户的农民要搬迁安置、数百的农民要安排重新就业……这又是一类下访中最频繁接触到的问题。

      “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要在发展中解决!” 福州市委不断提醒各级干部。

      纵观整个下访、接访总量,最难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两类。一是历史遗留下的,比如这样的“两证”难题,二是现今发展中最新出现的,比如转型发展。所谓难,很多都是因为多种利益纠缠、前后政策不一,而干部们又不敢碰,所以也就越积累越复杂。

      要下访就要碰这些难题,光碰还不行,还要解决;要解决就要让干部扑下去,光扑下去还不行,还要敢于直面困难!

      “盯着困难上,迎着问题上。要做问题的‘终点站’,不做矛盾的‘中转站’!”杨岳为全市各级干部立下下访标准,“敢于碰硬可能一时会得罪一些人,但最终会赢得大多数人。”

      这,就是一变——“为官避事平生耻”,是干部,面对问题就不能推诿!

      为此,福州市委规定,市级领导干部负责挂钩12个县(市、区),市直和县乡领导干部则要每人建立1—2个联系点、结对子,各级干部要走访覆盖所联系的县市区全部的乡镇(街道);为了实现“一竿子插到底”,市委将安排4次集中下基层活动,集中开展“三服务”;士兵看将军、党员看干部。另外,每月每个县市区的一、二把手,都要安排一天负责定点接访,而每周一则是16名福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雷打不动轮流接访群众的日子。

      干部“扑”下去,“病根”“浮”出来。今年截至目前,福州全市各级信访受理同比下降18.3%,进京、进省上访批次和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9.5%和40.2%。

      实情来自脚下泥土,办法生于心中责任

      对于下藤改造工程所引发出的问题,福州市并没有简单地一脚踢到市房产交易中心,把“烫山芋”交出了事,而是放权让他们牵头规划、城建、信访等10多个部门组成两权证办公室协调会,以此对全市类似问题并案分析,统筹处理。首先由规划局对违规的开发公司进行处罚,而后开发公司自查自改,理清所有矛盾,最后再由房产交易登记中心组织统一办证,由此顺利解决了全市2万多户群众产权不清的历史欠账。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交易中心还采取定点跟踪具体市民办证全过程举措,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陪同市民跑完从收件到领件的全部程序步骤,发现了产生怨气的又一问题——程序太麻烦、手续太繁琐。原来,市民此前要到市房地产档案馆查询自家房屋登记信息时,档案馆开具证明时只有一式一联,可市民往往因为多种部门的需要,只好数次到档案馆开证明,而内容其实基本差不多。

      于是,交易中心在协调解决历史欠账同时,也着手解决自身的制度缺陷——主动将一式一联改为一式两联——可以分别供房屋登记部门与全市各金融部门间互相通用。如今,福州市房产交易登记中心已成为全省同行业中最大的窗口,年接待群众百万余次,仅去年就完成房屋登记工作量超过30万次,居全省之首。据交易中心介绍:眼下,他们还正准备继续优化程序制度,准备将一式两联再改造成一式多联,以此进一步满足群众实际需要。而且这一经验,目前还被福州市政府推广至其他为民办事的部门。

      大下访大接访大走访,不仅是为了帮群众解决一时的困难、破解一时的难题,而且还要通过下访,真正掌握实情。脚底沾有多少泥土,手中才能掌握多少实情;更关键还要养成一种站在全局立场、主动承担责任的习惯。

      不为困难寻借口,只为破解找办法!这,就是又一变。

      面临着如此大规模搬迁难题,潘渡乡不是急着先拆而是先建——推行“先安置、后征迁”,而且在安置小区规划、选址、户型等方面,都采用先请群众提意见,综合之后再动工。在这个乡的上白岩村,安置房建设项目一开始就成立了由施工方和政府、村民代表组成的三方协调会。曾经出席过全部协调会的村民兰应弟告诉记者,当地干部们往往返返下来10多次,先后两次大幅修改设计方案、采纳村民建议20多条。

      不光如此,东雁村还将拆迁总面积的10%作为村集体财产预留地项目,变现后专门为搬迁村民购置了一批店面,未来群众就业有了后路、村财也有了保障。如今东雁村已经拥有店面超过1万平方米,第一批已装修好的10多间店面已经优惠出租给村民,另外还有100多名村民职业培训计划,也已开展。眼下需要搬迁的148户东雁村村民,已经搬迁完成147户。最后一户也正在和当地政府继续商谈,而这期间,潘渡乡未出过一次警力,也没有一次强拆。

      这,还没结束。

      福州市委从大下访、解难题再延伸,举一反三,深入到制度设计方面。眼下,市政府正准备制定一套全新关于统筹全市征迁补偿制度,避免再出现“一个项目一个策”,从源头防止决策失误引发问题;与此同时,在年初启用了行政服务中心之后,目前福州还正酝酿再建个市民服务中心,让群众办事也从此要“一站搞定”,让下访服务变成天天服务。

      猛火淬钢刀,压责出干部

      接访前,要在新闻媒体公布时间、地点、形式;接访后,推行“问题管理法”,定人定时解决群众提出的一般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的疑难杂症,要由市信访局列出清单,提交市委、市府专题会研究,确保“问题不查清不放过,矛盾不化解不罢休”……这是福州市大下访活动中,市委对全市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公示、接访、包案、落实,这四个环节,一样不能少。这是我们继承历史上福州开展干部大接访时,总结出来的经验。”福州市信访局局长张性魁告诉记者。

      闽侯鸿尾乡有个规模不小的养猪场,3000多头菜猪、400多头母猪。去年底,由于排放的污水不过关,影响了下游几十户群众水稻生产,并且造成不少损失,100多名群众联名上访要求赔偿;但一查,这个猪场所属并非当地县乡,养殖者是一批市里的下岗职工。更麻烦的是,目前整个鸿尾乡,已被市里划为禁养区,无处搬、只能拆。

      这就是难题——左右手都是“肉”——当地农户利益要维护、养殖利益也不能不考虑。但是要求就摆在那里,谁包案、谁负责。根据福州市委做出的最新规定,从今年起,下访破难也被纳入干部的政绩考核。

      这就是第三变。讲政治,行动就是最大真谛;讲责任,问责就是硬杠杠。

      难题交给了鸿尾乡,副乡长陈良锋包下了这个案子。反复动员思想工作是少不了的,县、乡给的补贴也一分不少到了位,不过这不算完。细心的陈良锋在与养殖者沟通中发现,其实对方因为这几年猪价反复大起大落的情况,也早已有了不想干的心思,可就是苦于两件事:一是眼下这么多猪也不是一下就能卖完的,还得有个好价钱;二是将来转型做什么?

      号准了“病根”,才能开“药方”。于是陈良锋带领手下一边忙着帮助张罗销售,联系客户和其他乡镇养猪业主,另一边找到县里其他部门推荐转型产业项目。长假刚过,陈良锋给记者打来电话,告诉我们,光经他手菜猪、母猪已卖出了两批500多头;转型的产业基本敲定在养鸽子或种食用菌中,挑选一项。“只要定下来了,我们还准备让农业部门给予一定优惠和支持。另外他们已经开始拆除了2000多平方米,剩下的估计一个月内,也就拆完了。”

      让干部在下访破难中摔打、成长,让队伍在压担问责中锻炼、成熟。

      如今在市里推行市级领导每周固定接访的基础上,福州不少县市也主动加压,长乐、罗源等市县规定每天都要一名县处级领导定点接访;闽侯、福清等县市则规定,不仅定点定时接访,还要定期回访回看,一件一件落实、一项一项巩固,时间可以缓,但成效必须显。

      据统计,今年截至目前,福州市、县、乡三级领导共8595人次参加接访群众7852批次,受理6347件,均已落实责任单位,目前已化解5381件。(记者 赵鹏)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