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经济建设 激情跨越

——福州市“3820”工程20周年成就展示之二

2012-10-25 09:44:45来源:福州日报

随着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落成投用,福州会展业实现质的飞跃。

      “3820”工程实施以来的20年,是福州经济建设充满激情、跨越发展的20年。20年来,福州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先后被评为“中国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金融生态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等。

      数据是枯燥的,但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102.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123.4亿元,年均增长15.8%,高于同期全国10.5%和全省13.6%的增速。同期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36元提高到44000元,年均增长14.7%,高于同期全国9.6%和全省12.3%的增速。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规模持续做大,工业总产值从1990年的137.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869亿元,并加快向“南北两翼”集聚。同时,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八大重点产业集群中,机械制造、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产业的产值都超过1000亿元。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1个,福建名牌产品307项。

      ——现代农业提速发展。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553亿元,20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突破400亿元。福州茉莉花茶被评为“世界名茶”。全市共有8个农产品获福建省著名商标,5个农产品获福建名牌产品,8个农产品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福清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服务业比重显著提升。先后被授予“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称号。2011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0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达到45.5%。形成海交会、住交会等一批品牌展会。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77.8亿元,位居全省首位。

      ——“海上福州”建设扎实推进。199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促进了海洋经济蓬勃发展。2011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实现1539.5亿元,占全市地区经济总量41.2%,占全省海洋经济总量29%。基本形成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和船舶修造业等海洋主导产业。

      ——旅游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培育形成了三坊七巷、船政文化等国家级旅游景区,温泉游、闽江游、文化游等三大旅游品牌,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都”,三坊七巷名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之首,正在倾力打造鼓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11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和国内游客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入境游客数量、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居全省第二位。

    福州主要旅游品牌

    ●中国温泉之都:福州市

    ●中国温泉之乡:永泰县、连江县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县):福州市、长乐市、永泰县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鼓山风景区、青云山风景区、十八重溪风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AAAA级旅游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石竹山风景区、青云山风景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船政文化景区、鼓山风景区、于山风景区、天门山风景区、天生农庄

      (记者 朱毓松 刘复培)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