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读书之风 造书香福州
——全市领导干部读书座谈会发言摘要
26日,市委组织部、市委文明办、福州日报联合举行全市领导干部读书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既是对今年4月开展的党员干部读书活动的再提升、再推动,也是对我市读书月活动的积极响应。座谈会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党校校长陈元邦,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福州日报社有关负责人,以及徐杰、张忠、胡晓强、吴建青、杨洪华、祝海辉、林炳、赖云灿、周宇骋、吴丰等与会代表,结合自身实际,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认为,要努力做读书学习的表率,用书生之气、书卷之气、书香之气驱逐世俗之气、浮躁之气、功利之气,进一步兴起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气,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共同打造“书香福州”。本报今日开辟专版,摘要刊登座谈会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乐学勤思 举一反三
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徐杰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除了可以涵养自身以外,我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在读书的旅途中,知识就好比雨水,它让你沟满塘盈;而思考就好比蜿蜒向前的山谷、溪涧、河道,它们引导你走向远方,让你跋涉千里,汇入江海。朱熹说的“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就无法化为己有。
读书人最可贵的就是不盲从,有独立的思考。他们代表的往往是社会的良知,处理得当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不能只喜欢听顺从的、赞扬的话,更不能老是依靠自己手中的权力去压制不同意见,而要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水平的管理者会喜欢挑战,并通过广泛听取、吸收各方面不同的意见改进工作。而且,读书能让人站在人类思想的最前沿,拥有优质信仰,拥有坚持理想、追求真理的高尚信念和情操。
持之以恒 厚积薄发
福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胡晓强
有些人认为现在社会上潜规则太多,需要的是关系、是人情、是钱财等“硬通货”,把读书学习看作是“无用功”,甚至觉得书读多了反而适应不了社会,按书上说的去做会吃亏。其实不然,名利地位、钱财产业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知识”和“身体”是自己终身受益不可或缺的“宝贝”。事实上,读书不仅不会输,反而会促使你赢得比他人更加丰富更加充实的人生。多读书多受益,不读书肯定输,套用一首闽南语的歌名来说,就是“爱读才会赢”。
要使“读书不输”,就要“想读书、会读书、常读书”。首先,想读书,要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切身体会到读书的好处、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才会无怨无悔地去读。反之,如果不读书不学习,知识就得不到更新,能力就得不到增强,影响工作甚至贻误事业。其次,会读书,要变“盲目读”为“理性读”。我们既要有好学之心,更要有善学之策。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学理论学知识,做到学思结合、学研结合、学用结合。再次,常读书,要变“一时读”为“终身读”。读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不劳而获。只有持之以恒的读书,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
读书学习 长远之策
连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 杨洪华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摆在全党面前有“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而总书记将“能力不足的危险”放在四大危险的第二位,则表明了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领导干部读书学习对更好履职是有益的。首先,要正确认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为什么要学”的思想问题,让读书学习成为自觉行动。其次,要提高读书学习的科学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可以提供的信息太丰富,接触新信息、新资讯的手段太便捷,但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保证学习的重点。要多读与日常业务工作有关的、能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内容。就如何加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提升工作能力,我认为要注重实效性,采取多层级、分类别、全覆盖的方式,组织对各层级干部的理论学习、培训;要注重方式和载体创新,解决决策层面与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问题,注重官方信息发布的便捷、及时,便于基层贯彻落实。
善学多思 敢为实干
闽侯县荆溪镇党委书记 林炳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与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生有涯而知无涯,领导干部要时刻做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清醒者,只有通过加强学习,勤于读书,获取广博知识,增长聪明才干来实现。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容易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工作就会弱化。
在这个大开放、大发展、大跨越的年代,民众的民主意识也同步增强,乡镇一级主官更要真正地认识读书好,坚持读好书,并善于把书读好,努力成为合格的前线指挥官。因此,必须要有强烈的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想意识,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乡镇工作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尤其是重点、难点问题方面的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作为一线“指战员”,乡镇主官既是敢于拍板、敢于担当、敢于带领干部冲锋陷阵的“武官”,也应该是善于运筹帷幄、足智多谋、善于总结反思的“文官”。我认为,要多读文学艺术、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书,多点“书生气”。这种“书生气”往往折射出正气、雅气、豪气,既能修身养性,又能推动工作。
读书学习 身心受益
罗源县建设局党总支书记 周宇骋
读书学习是个永恒的主题,爱读书的“爱”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读好书的“好”有利于身心健康、推动工作,善读书的“善”是学习的方式方法。为何读书?读书学习是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昨天的知识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读书是推动工作的需要,不读书学习就有可能在工作中违反政策,就不可能领会上级精神,就不能以最快的速度更新知识;读书还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那么,读什么书呢?我认为,一是要读重点的书,党员干部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认真研读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二是缺什么补什么,有选择地读,读自己最需要的书。三是要读推动工作的书,调整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怎么读书?读书要讲方法,“一日学习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意在读书要持之以恒;处理好读书和工作的关系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学中干、干中学,对于个人成长和素质提高都有极大帮助。
荡涤灵魂 学以致用
中共台江区委书记 张忠
如何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推动台江科学发展新跨越,是摆在台江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必须注重读书学习,才能全面深刻把握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才能通过创造性的工作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才能创新方法、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就自己而言,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实践中,我从读书学习中收获良多,得益于聚沙成塔式的点滴知识积累。
在基层县(区)一线工作岗位上,我更加离不开书籍。我认为,读好书至少有四大优点。第一,通过读书武装头脑。加强对马列经典著作的学习,增进对创新理论成果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有利于坚定政治信念,提高党性修养。第二,通过读书涤荡灵魂。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党员干部多向书本学习,能够锤炼自己的道德操守,培养科学的政绩观,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第三,通过读书开阔心胸。好的书籍“引领我们飞升”,爬上书籍的“天梯”,可以提升人的情怀、胸襟和境界。第四,通过读书增长能力。通读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书籍,可以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能将书本里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技能本领。
汲取知识 总结提升
福州市城乡规划局总规划师 吴建青
读书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我非常认同这样“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观点,这是当好一名敢为、有为、能为“三为”干部的重要途径。
一要有的放矢读好书。把读书学习与当前的工作需求相结合,围绕岗位需求不断汲取知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读书效益。二要理清思路善读书。没有一本书能教我们如何做好当前工作,但我们能够从读到的书中悟到解决问题的理念和方法,这好比试题的题型千变万化,只要掌握了解题方法就能迎刃而解。三要善于总结找规律。作为一名城市管理者,如何通过自身努力,让城市更美好,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这需要透过表象去探寻如何打造品质之城的理念和方法。四要用好结合之书,做“解题型”干部。通过读书和实践,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结合,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在更高起点上谋划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美好福州、创造幸福生活。
讲究方法 勇立潮头
永泰县政府副县长 祝海辉
领导干部要成就事业,需要炼就大胸襟、大视野、大气魄。胸襟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跨度,加强学习,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迈对步子,大步向前;视野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加强学习,才能少走弯路、不走错路,有新出路、好出路;气魄决定力度,力度决定速度,加强学习,才能炼就宏伟气魄,大手笔运作、大力度建设、快速度推进。
要做一个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的领导干部,就要讲究学习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埋头学习,埋头苦干。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同时,加强业务技能知识学习,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用理论武装自己。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挑担,勇于承担。其次,要提升认识,学以致用。注意在实践中发现、完善、提升知识,站在理论的高度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最后,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只有到群众中去,带着学到东西与群众见面,让群众看到希望和盼头,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明理明志 开智养性
鼓楼区洪山镇镇长 赖云灿
基层干部多读书、读好书,及时更新知识,至少有四点益处:一是读书明志,在浩瀚宇宙中找到自己的经纬度,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和这个城市的使命,进而提升政治素养,端正工作态度;二是读书养性,懂得敬畏自然,尊重他人,发自内心地为人民服务;三是读书明理,更好地理解上级政策的出台背景和意义,从而在具体执行中事半功倍;四是读书开智,从书本中汲取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增强创新能力,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开拓新局面。
读书就像饮食,要讲究平衡,切忌偏食,不论哪个门类,都要涉及一点。基层领导干部读书,不是为了掉书袋,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把书读好,首先要带着问题去读书,特别是一些知识类、工具类的书籍、论文,如果不是抱着好奇心和钻研的目的,十有八九味如嚼蜡。其次,要带着兴趣去读,把读书视为娱乐,跟打球、喝茶、K歌一样,小说、散文、诗歌能陶冶情操,政论、杂文、论文还能开阔视野。最后,要带着思想去读,看书之时,要把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思想进行碰撞,不论是同意或反对作者的观点,都可以圈圈点点,及时做好读书笔记,或动手写一写读后感。
可广识见 可增学问
晋安区宦溪镇党委副书记 吴丰
我是一名生长在山区的基层干部。记得小时候,农村没书读,只能看一些连环画,以此增添童年的乐趣。直到中专期间,才请教班里的同学,介绍一些名著,开始了一生的阅读生涯。工作以后,养成了闲暇读书的习惯,可谓“开茅塞、广识见、增学问”。我觉得有空读点书,使人性情和善,心态平稳。
实践证明,学习是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的。2004年鼓岭乡并入宦溪镇后,全体干部和睦相处、爱岗敬业,班子领导精诚团结、忠于职守,多次换届领导干部都是全部满票当选,区里下达的各项任务也都出色完成。如今,宦溪镇领导干部遍布全区各个乡镇街道,还源源不断地为区里输送青年骨干。这些成果,得益于学习。最后,我想说,因为读书,学问思想在胚胎中慢慢滋长;因为读书,人生价值在实践中不断领悟;因为读书,山区的人民与祖国共成长,同进步。
(记者 刘复培 许含宇 龚 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