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引领 改革推动
“3820”工程促福州铿锵前行
本报福州11月12日电 (记者赵鹏)20年前,福州为自身发展制定了一道“课题”;20年间,福州始终以开放促开发、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20年后,福州的发展成就为这道题解开了一组答案,也揭示了一个规律:开放引领发展,改革推动发展。
这道题目名为“3820”工程。1992年时,还处于“后排就座”的福州,提出用3年时间,经济指标较1990年实现翻番,提前实现小康水平;用8年时间,使全市城乡各项主要人均指标达到国内先进城市的水平;用20年时间,达到或接近亚洲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平均发展水平。
20年后的福州,GDP总量突破3000亿元大关,去年达到3736.4亿元,年均增长15.8%,高出同期全国10.5%和全省13.6%的增速;人均GDP去年突破5万元大关,达到52152元,年均增长14.7%,高出同期全国9.6%和全省12.3%的增速。
始终坚持改革和开放,是破解这道课题的关键。全市创办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14个,累计批准外资企业9408家,实际利用外资184.5亿美元,在榕投资或建立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87家。全市经核准设立的境外投资企业(含境外机构)共217家,全市在境内外上市企业已达60家。
与此同时,福州调整取消行政审批项目665项,减幅达60.5%,并率先在全省推行网上审批及效能监察制度,探索推行绩效评估制度。5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是做好这道课题的宗旨。2011年,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990年的7.53平方米提高到31.2平方米。“十一五”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6%。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6%,闽江福州段全年水质按功能达标率为100%,生态环境质量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始终自加压力和勇于创新,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20年来,福州提出科教兴市、旅游强市等,倡导“马上就办”作风,推动了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崛起于海峡西岸。
眼下,福州又制定了“发挥福州省会城市龙头引领作用,建设马尾新城,构建福州大都市区,向滨江滨海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发展战略。2012年3月,福州与莆田、宁德正式签订福莆宁三市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福州正在续写又一个20年发展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