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2013-01-07 11:09:50来源:福州日报

      保护开发沿岸资源打响闽江旅游品牌

      蔡恩典委员代表民革福州市委会的发言:

      闽江被誉为福州的“母亲河”,福州也是全国为数不多有河流贯穿全城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我市加大对闽江沿线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快周边酒店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业等配套商圈的开发建设,大力推进闽江旅游。

      纵观整个闽江沿岸地带,由于一些县区、村镇依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识不强,民营资本参与度不够,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少,宣传推广不够等原因,闽江旅游还没有真正火起来。为此,我们建议引入民间资本,鼓励沿岸村镇发展“民宿经济”,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共同投资开发闽江旅游;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串联便捷的闽江沿线旅游产业链;发挥对台特色,推动榕台旅游对接;创新营销手段,提升闽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林治良委员代表民盟福州市委会的发言:

      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质和量上位居全省前列,已成为我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孵化器总量不足;与我市主导产业、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专业服务人才缺乏;初创企业的融资困局难以得到根本突破;没有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专项扶持政策等等。

      我们建议,“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对孵化器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孵化器发展步伐,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孵化器;加大对在孵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人才队伍建设;启动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促进孵化器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构建具有天使投资功能的现代科技企业孵化器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海西创意之都”

      倪真委员代表民建福州市委会的发言:

      近年来,我市基本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创新能力强大、文化品位高尚、知名品牌众多、榕台交流活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迈出了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步伐。

      但是,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与国内兄弟省会城市相比明显偏小,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偏低。表现在产业链较短,“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产业政策落实与完善亟待进一步加强等方面。我们建议要高起点规划,做好创意产业的顶层设计;要着眼实效性,进一步保证政策落实与完善;要打造平台,推动榕台文化创意产业对接;要大手笔投资,推动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借力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建立福州平潭文创园;要做好机制体制改革,鼓励我市文化创意产业民间组织的发展。

      加强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打造福州城市“金”名片

      张兰英委员代表民进福州市委会的发言:

      福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迄今所存名人故居的数量及影响力均居八闽之首。这些名人故居作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打造福州城市名片,扩大福州知名度,建设文化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卷调查表明,福州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多数人对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认识不足或模糊不清;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登记点的名人故居得不到法律有效保护;名人故居产权复杂,保护工作难以开展;拆迁安置工作难度增大;管理力量不足以及经费欠缺等。我们建议,要加强研究宣传,不断扩大名人故居的影响;科学有序地开展保护和利用,夯实保护基础;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和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名人故居保护开发;注重创新,激发名人故居活力。

      综合开发利用海岛资源促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郑新清委员代表农工党福州市委会的发言:

      当前,海岛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正处于关键时期,随着福州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上福州”政策的有序推进,对海岛开发利用需求不断增加,海岛资源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福州海岛开发利用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饮水管网铺设、环岛交通规模、经济发展基础、社会事业发展、生态保护及开发秩序维持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我们建议要加快制定海岛发展规划、加快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海岛海洋产业发展、加快海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对有居民海岛,重点落实海岛生态功能区划,推进海岛防护林体系建设;对无居民海岛,重点探索适合海岛资源特点、生态特征的生态管理模式,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

      挖掘福州海洋文化内涵推动海洋旅游产业发展

      李晋委员代表致公党福州市委会的发言:

      福州民间众多的涉海类民间信仰,成为海洋文化旅游的独特资源,沿海各种敬海的节庆礼俗、婚嫁礼俗、生活习俗等是源自底层海洋生活的结晶。同时,海洋塑造的福州自然风光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自然资源,而其中的海洋人文气息,是其他区域所难以复制的。

      福州海洋文化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海洋旅游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旅游产品的海洋文化特性展示不够充分,海洋文化旅游联动开发格局尚未形成,旅游开发和营销力度有待加强等。我们建议,树立整体营销理念,实现旅游产业集成增值,打造福州“海洋旅游条带”,建设福州海洋文化数字化平台,建设福州海洋文化博物馆,延伸福州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以此推动福州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大力促进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林绍彬委员代表九三学社福州市委会的发言:

      近年来,福州高度重视发展创意等文化产业,在经费扶持、税收优惠、场地设施、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吸引了一批国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福州,有效推进了科技与文化融合。

      福州文化科技产业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低、文化衍生链不够完整、文化产业聚集区发展不平衡、政府扶持还不够有效、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结构失衡等。我们建议,完善文化与政府扶持还不够有效、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结构失衡等。我们建议,完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高新技术在文化产业中应用;加快培养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搭建文化与科技融合平台;加快推进文化科技产业集聚区建设,让福州这座创新之城绽放出更加独特的文化魅力。

      做好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郑建闽委员代表台盟福州市委会的发言:

      近年来,福州市着力强化耕地保护工作,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积极补充耕地,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较好地处理了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我市面临着耕地后备资源日益匮乏,农村宅基地整治有待加快,小城镇土地整治难度大,土地整治后续管理跟不上,土地权属调整困难,补充耕地的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我们建议,探索建立包括省域之间国家统筹、市域之间全省统筹的跨地域补充耕地有偿调剂机制,实现占补平衡;建立与完善农村土地整治的理念和机制;深入推进改革,完善管理制度;严格项目管理,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妥善处理权属,维护农民权益;强化沟通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发挥商会组织协同作用有利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雷成才委员代表市工商联的发言:

      商会组织担当着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重任,并与其他社会管理主体协作协同,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我市各类商会充分发挥了“协同”作用,达到了“协同”成效,提升了商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商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但我们也看到,我市的商会组织建设还存在覆盖面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商会组织职能不明确、作用发挥不到位、商会自身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缺乏更加有力的政策扶持等困难和问题。为此,我们建议,要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及非公经济人士的组织化水平,要支持商会组织增强经济实力,要在转变政府职能中赋予商会新职能,要引导会员企业在抱团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要加强商会专职从业人员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商会党的组织建设。

      加强园区文体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金纶委员代表市总工会的发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园区建设放在了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构建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园区体系,推动我市工业园区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职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工业园区在生活文体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主要原因在于前期规划不尽科学,后期投入缺乏后劲;土地集约利用率低,自建项目发展不均;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资源整合受制受限。我们建议,要着力在提升工业园区生活文体设施建设的思想认识上求突破;着力在提升工业园区生活文体设施建设的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水平上求突破。

      服务企业青年婚恋交友助推和谐幸福福州建设

      郑云坚委员代表团市委的发言:

      我市各类企业青年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的70%~80%,青年员工平均年龄为25岁左右,青年员工已经成为福州市企业人员构成的主体。我市的企业青年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未婚青年员工占 71.4%,其中未婚且单身占55.2%、未婚正在谈恋爱占16.2%。

      我们建议,从个人、企业和社会3个层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青年员工的情感问题:引领青年加强情感生活的规划,加强新媒体对健康婚恋观的引领,拓宽情感支持和人际交往的网络;完善企业文化娱乐设施,营造企业人文关怀氛围;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工业区规划,完善公共设施。希望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企业青年员工的情感生活,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提升企业青年员工的幸福指数。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关爱城市流动儿童

      贤青委员代表市妇联的发言:

      近年来,随着福州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福州创业生活,来榕就读生活的流动儿童也日益增多。但是,受流动性强、生活不稳定、自身条件差异和区域环境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当前流动儿童在学习教育、生活适应、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安全保障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建议,加强流动儿童服务管理工作:优化组织架构,完善服务与管理体制;整合社会资源,构筑服务与管理体系;拓展社区功能,实现服务与管理重心下移,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儿童校外活动阵地建设、激发社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等方面加大力量,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区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参与儿童保护工作。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服务我市企业创新发展

      杨信增委员代表市科协的发言:

      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具有高等院校密集、科研院所众多、科研平台层次高、人才优势明显、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成果突出的独特优势。

      最近几年,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创新合作机制等方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在榕高校科研院所具备的科技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领域、合作方式、合作机制等方面还有许多潜力尚待挖掘,还有许多空间亟待拓展。我们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成果转化率;深入推进对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强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做好民间侨资引导利用工作服务侨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付小苑委员代表市侨联的发言:

      福州作为著名侨乡,有300万海外乡亲,他们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这些海外乡亲中,有相当一部分从海外寄回大量资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侨乡经济的发展,但侨资大多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做好我市民间侨资的引导利用工作,既能凝聚侨心,发挥侨力,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服务,也有助于树立侨乡新风尚,使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建议,加强侨乡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引导侨胞树立新风尚,积极参与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民间侨资利用平台,规范民间融资行为,鼓励民间侨资融入主流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我市成功侨界企业家的“领头羊”作用,带动民间侨资的投入,帮助投资者实现家乡建设和自身发展的双赢。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