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理论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现代农业 风生水起

——年中经济盘点系列综述之二

2013-07-25 09:26:46来源:福州日报

闽侯荆溪镇港头村荔枝丰收。

      一片片绿草如茵的牧场里,成群的牛羊自由、快乐地成长;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现代化温室内,反季节蔬果挂满枝头,构成一幅颇有荷兰特色的田园风光画……

     这种典型的荷兰家庭牧场将现身榕城。今年6月17日,市农业局、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与荷兰欧中科技发展中心签订福州欧中都市现代农业研发合作协议书,合作成立福州都市现代农业研发中心,建设欧式新型家庭牧场,吹响了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集结号”。

      这只是福州现代农业风生水起的缩影。今年上半年,我市围绕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目标,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取得不俗的成绩。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21.6亿元,比增4.5%,超过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其中,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工作;福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列为全国首批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全国首家采用液体菌种栽培“御荷菇”获得成功……

      设施农业:20多万亩标准大棚屹立田间

      说到现代农业,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设施大棚在田野中扩张,一座座现代化的智能温室在平原上崛起……

      日前,记者在连江农民创业园内的绿滋园就看到了这样壮观的一幕。远远望去,600多亩高标准化蔬菜大棚,屹立在辽阔的官坂平原上,400多个高标准化蔬菜大棚,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在防雨、保湿、保温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内,记者注意到,室内的温度湿度,通过一个盒子就可以自主调控。“生长中的蔬菜苗,需要多少氮、磷等元素,也可以精确地自动调控。”绿滋园公司负责人陈海一边操纵着机器,一边笑着解释说。“自去年落户以来,短短一年多时间,我们就建好了600多亩高标准化蔬菜大棚。”陈海介绍,连江农民创业园是我省第一个挂牌的省级农民创业园,得益于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他们下半年将追加兴建400亩高标准钢架大棚,争取将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扩张到1000亩,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设施农业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又被称为工厂化农业,正成为我市种植业中经济效益最高的产业之一。陈海透露,绿滋园今年的产值预计将达600多万元,有望比去年翻一番。绿滋园的长足发展,是我市设施农业大发展的生动写照。来自市农业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设施农业22.8万亩。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计划新建设施农业面积3000多亩,总投资55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869.1万元,设施农业发展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休闲农业:四大都市休闲农业聚集带崛起

      古村幽径,亭台楼榭,碧波粼粼,黄发垂髫怡然垂钓……近日,记者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闽侯县,充分感受到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带来的勃勃生机。白沙镇孔元村村民老董高兴地说:“我们村里现在环境好了,每周末都有很多城里人开车过来玩,经济也上来了。发展农家乐,我每月能多挣2000多元!”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新亮点,“快乐山水”孕育的“快乐产业”风光无限。在连江县坑园镇下屿村,以休闲垂钓、观光游艇以及海上餐饮为主的滨海休闲农业,正成为当地渔民转产转业的新出路。渔民郑德贵说,一到周末就有上百辆小车到这旅游,游客会出海钓钓鱼,再到农民饭店品尝刚打捞上来的海鲜。“游客包一艘渔船出海,我们就可以挣到300元。”郑德贵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食住渔家,出海捕鱼,做回渔民,半生难忘。”下屿村党总支书记郑德钗告诉记者,该村正在努力申报国家级生态村,并且借助村里优越的海洋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在附近的一些岛上,我们已经种上了桃花和相思树,再过一些时候,游客就可以到桃花岛上游玩了。”

      面对方兴未艾的“快乐产业”,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以创建“中国温泉之都”和绕城高速开通为契机,着力打造“沿江”亲水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带、“滨海”海洋文化休闲农业产业带、“依山”民俗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带以及“戏水”温泉养生休闲农业产业带等四大都市休闲农业聚集带,让休闲农业成为新时期福州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农业:让农民在青山碧水间受益

      臭烘烘的猪粪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能变废为宝,用来发电,这是记者日前在福清丰泽农牧生态种猪基地看到的神奇一幕。该基地由山林、果林、经济林环绕,并引进红泥塑料沼气环保工程。“猪粪循环一圈,既能肥田又能发电。”福清丰泽农牧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一番生态循环,不仅可消化猪场生产产生的粪尿等全部废弃物,还可进行沼气发电,供猪场生产生活使用,并将沼液沼渣作为林木的有机肥,实现养猪基地的绿色、生态经营。“没有想到臭烘烘的猪粪还能发电,养猪场‘养’出个发电站。”在养猪场打工的当地村民老王感慨地说,以前只听说水和煤能够发电,生态化的养猪方式真是太环保了。

      随着“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农业渐成潮流。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充分利用福州“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并根据我市特色产业和农事活动特点,把茉莉花茶、橄榄等特色生态农产品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为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生态田园式大都市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温海龙/文 郑帅/摄   通讯员 林佳丽)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