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项目助推福州发展
——年中经济盘点系列综述之五
德通公司投入3.8亿元在连江新建生产基地,引进世界最先进的两片罐生产线。记者 池远 摄
经济要发展,核心在项目支撑。
上半年,我市新签约三维项目逾300项,总投资近3000万元。截至目前,我市三维项目库已有项目679项,总投资突破1万亿元。
经过近两年三维项目持续滚动生产、动建、建成,产业项目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在福州渐露头角。从“靴子落地”开始,项目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发挥了强化、优化福州经济的作用,实实在在地夯实了福州发展后劲。
产业固投促提速增效
工业投资直接关系福州的发展后劲。
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投资尤其是产业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高,是福州近年来特别是上半年经济发展的显著亮点之一。上半年,我市工业固投实现较快增长,共完成投资458.9亿元,比增高达25.1%。
以工业大市福清为例。上半年,福清的工业固投总量雄踞全市12个县(市)区之首,达到146.97亿元,占全社会固投的比重达56.5%。
上百亿元的工业固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两年多来,福清已引进181项三维项目,总投资1172.83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新签订的36项,总投资219.64亿元。为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动建,福清将今年定为“项目建设年”,促进项目建设不断提速增效。这些三维项目中,已投产22项,在建37项,预计年内还可动建11项。
近年来,与福州牵手的三维项目数量排名全省前列。上万亿元的项目总投资,将为福州实现经济稳增长“护盘”。
产业升级促结构调整
缺规模、缺龙头、缺产业配套,是多年来福州产业经济发展的短板,随着三维项目对接成效不断深化,这些“外来养分”和“新鲜血液”开始填平补齐福州的产业链空缺。
罗源湾的宝钢德盛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目前,宝钢德盛二期的不锈钢冷轧生产线,已完成厂房钢结构施工。作为绿色不锈钢产业生产基地,宝钢德盛的落地使不锈钢产业在福州形成产业链。未来,宝钢德盛还将在福州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集研发、加工、贸易于一体的不锈钢产业示范园。
宝钢德盛的影响或许已经“发威”,市经委的资料显示,上半年,我市冶金建材产业逆势增长23.9%,有望成长为新的千亿产业。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福州在全力推进与央企、外企、民企三个维度的项目对接的同时,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不断深化。
仓山瞄准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现有在建和即将动建的大型商贸项目22项,总投资660亿元,其中大部分都是三维项目。下半年,仓山将大力推进海峡商贸城、红星国际、榕树湾文化演艺中心、海峡(红坊)文化创意园等大型商贸项目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努力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档次。
而马尾则将争创全市首个千亿信息产业园区。上半年,马尾的工业在信息产业等主导产业的拉动下实现两位数增长,七成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工业固投止跌回升,完成投资14亿元,增长28%。
通过推进三维对接,福州从过去抓单个项目的落地,到如今力促整体投资平台的搭建,为民企、国企和外企培育出更加适合生存、发展的沃土。而项目也促进了本地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了产业发展层级逐渐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逐渐取得佳绩。
增强后劲促改革发展
今年,我市新对接了182项民企产业合同项目,总投资1437亿元,分别比增109%和53%,投资总额全省第一。认真唱好签约、开工、投产“三部曲”,福州以责任落实推动了对接项目的落地、投产。
项目对接前期,我市充分利用“5·18”“6·18”“9·8”等各种平台,挖掘一批新的项目线索,努力把意向客户和线索信息转化为落地项目。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我市把促进项目早落实、快落地作为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来抓,提高签约“三维”项目的履约率、落地率、到资率。
以民企为例,2011年、2012年,我市对接民企产业合同项目合计155项,总投资1794亿元,目前已落地动建121项,开工率达78%。
而在项目对接过程中,随着一个个项目建设进度的推进,建设难题的破解,福州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政府部门更加强化服务意识。
今年起,我市建立了重大项目协调例会制度,强化项目的跟踪协调力度。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例会协调了50个重大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征地拆迁、前期手续报批、资金筹措等问题。其中,有相当比例的项目就是处于各个落实阶段的三维项目。
我市还对各对接项目强化目标要求。市经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年底,我市将力争实现2011~2012年民企对接项目开工率超过90%,今年民企对接项目开工率超过50%,央企对接项目开工超过24项,全年工业投产项目超过77项。明年起,福州对接的万亿元规模的三维项目将开始陆续投产,初步效益将显现出来。(记者 朱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