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州”,文明创建不止步
——福州市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纪实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如火如荼,“绿城、花城、水城”渐行渐近;
默默无闻的“的哥”林钦官,6年来,每周三天,清晨6点准时接送老人上医院,“福州好人”为我们带来身边的感动;
……
这个夏日,在“有福之州”,文明环境提升与正能量传播同步。坚持惠民利民、宜居宜业,百姓福祉不断增加;弘扬清风正气,市民道德、文明水平不断提升。
全国文明城市福州不自满不懈怠,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身边的感动,传递正能量
清晨6点,天还没亮透,72岁的退休老教师严秀娟在老伴的搀扶下,缓步走到鼓楼区尚宾路口。“的哥”林钦官开着闽AT3548出租车已赶到了,稳稳当当地把他们送到医院。这样的准点接送,林钦官已坚持6年。
8年前,严秀娟患上尿毒症,每周一、三、五清晨,老伴都要陪她去医院做透析。因为太早,他们很难拦到出租车。6年前的一天,严秀娟坐上了林钦官的出租车,闲聊时,她说起自己的苦恼。听完后,林钦官主动提出:“以后您上医院,我来接!”从此,每周三次,林钦官准时来接,风雨无阻。
榕城有大爱,处处见善举。闽江边,“托举哥”以最后的力量,完成对见义勇为的完美诠释,生命的最后一刻定格于救人壮举;在福清,志愿者薛建波,十七年爱心长跑,建起“爱心仓库”扶贫济困,弘扬尊老爱幼的好风气;在连江,“最美农妇”周英,眼看疾驰的农用车即将撞上一名小女孩,奋不顾身扑向前抱着小女孩……
近年来,福州市广泛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推进“道德讲堂”建设等。今年首次启动“福州好人大家评”活动,每月评选一次,突出群众评、评群众,着重推选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大力宣传涌现在基层的凡人善举。
去年以来,福州市共有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1人荣登福建好人榜。近日,省文明委表彰第三届福建省道德模范,福州6人获表彰,人数全省第一。这些人有一个显著共性: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豪言壮语,无论身居何职身处何处,都默默地做着好事。
“福州好人”就在身边,可敬可学,引起共鸣。“这些人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都从事平凡的工作,但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和感人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福州市直机关工作人员林小川说。
内外兼修,打造美丽福州
在福州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为民创建,惠民利民”的宗旨贯穿始终,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福州、幸福福州”持之以恒,成效凸显。
大手笔大气势,擦亮城市面容。去年9月,福州启动有史以来覆盖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大干900天,全面改善交通、景观、内河等,全面整治违法违章建设。今年3月,又强力启动旧屋区改造,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城区247片、1800多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
美丽需要绿色、生态支撑。去年以来,福州新建成绿道慢行系统20多公里,新增城市公共绿地300多万平方米。目前,福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6%,绿地率37.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3平方米,成为全国最绿的省会城市之一。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福州的空气质量长期位居前列。
文明,重“面子”,更重“里子”。利用各种媒介刊登文明公益广告,文明餐桌行动倡导节俭消费,“我们的节日”弘扬传统文化……新起点再出发,福州市坚持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工程,通过各种方式传播正能量,引领新风尚,提升文明水平。
从去年开始,文明餐桌行动在榕城铺开,2000多家餐饮企业(宾馆)积极响应,文明用餐、节俭用餐渐渐成为市民自觉。“过去,我们提醒顾客适度点菜,有些人还不爱听。现在整个社会氛围起来了,顾客基本上都能自觉理性点餐,吃不掉也打包带走。”牡丹大酒楼总经理助理夏海英说。
同时,在福州,传统节日过得有声有色。拗九节,煮“拗九粥”孝敬老人;端午节,处处开展民俗游园活动,“午时茶”、“午时书”等闽都特色民俗活动集中上演;中秋节,“摆塔”活动、文化庙会热热闹闹;重阳节,登高、喊山、描纸鸢……
今年5月,在全国文明办有关会议上,福州市介绍的“树节俗新风,过文明节日”经验做法获得充分肯定,将在全国推广。“福州市将文明建设、素质提升等内容融入传统节日中,凸显闽都特色,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涵养了市民素质。”福州知名民俗专家方炳桂说。
补齐短板,夯实文明之基
推进一项工作,既要抓核心,又要抓短板,这样才能协调、可持续发展。创建文明城市也是如此。
社区、农村等基层,就是需要加强的短板。此外,相较于成年人,城市的小主人——未成年人需要更多呵护。
在福州,“135”党建工作模式已成为做好城市社区工作的一个有效抓手,解决了“谁来领导、如何组织、怎么服务”三个关键问题。“135”,“1”即强化社区党组织一个核心,“3”即建设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5”即健全共同参与组织、民主管理监督、长效服务群众等五项工作机制。
在鼓楼区开元社区,电器坏了、儿童无人照看等,居民都可以求助于社区党员工作室。2010年10月,开元社区创建了党员工作室,下设家政便民、帮扶助困等8个服务站为居民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让党员履职有了平台,服务居民更加机制化、长效化。”社区党委书记郑巧汀说。
在农村,通过持续推进家园清洁行动、环境综合治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再造农村新貌。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大力推进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等工程建设,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了乡风文明。
在助力“祖国花朵”健康茁壮成长中,福州市除了持续组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之外,还创新载体,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防护体系,在幼小的心灵里播散文明种子。
有委屈就大声宣泄出来,有难题就找老师咨询,没事也可以来涂鸦……每逢周末,在福州教育学院光禄坊校区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11个教室都会挤满中小学生。这里有50多名专业心理工作者,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孩子不愿意来,也可以接受免费在线心理咨询。
目前,福州市初步构建起以市级辅导站为龙头、以学校和社区心理咨询室为支撑、以青少年心理健康网站为补充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防护体系。5城区都设立了心理健康辅导站,长乐、福清的辅导站已经投入使用,另外5个县的也即将投用。
“外界环境的影响、内心世界的变化,很容易让青少年成为一只迷途的小鸟。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能为他们解决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健康成长。”已有7年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福州三中老师林丰芬说。(记者段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