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百姓满意的幸福福州
——我市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推动城市文明进步
一座城市的美丽,得益于“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在建设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市大力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完善便民呼叫中心12345系统,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健全“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这些创新举措,让福州这座古老城市焕发了新活力。
市行政服务中心:七成多申请当场办结
市行政服务中心入口处有两台大型触摸屏显示器,这就是智能化引导系统。来这里办事的群众点击“中心布局”专栏,一张行政服务中心各服务窗口的分布图就会出现在屏幕上。
市行政服务中心是福州市2011年9月开始筹建的网上网下结合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当年12月25日正式启用。服务中心既有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审批服务的功能,也有公共资源集中交易的功能。全市共45个审批部门和单位的审批、服务事项入驻行政服务中心,使市直部门90%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了集中办理。服务中心对“网络行政”工作进行了有益实践和探索,以“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个平台收费”的运行模式,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服务中心还在全国政务中心中率先推出周末咨询预约服务,市民可在周末到中心一楼大厅出口处,预约下周5个工作日中的任意时段。
截至今年5月底,服务中心共受理申请65.28万件,办结64.39万件,其中当场办结46.69万件,当场办结率达72.51%,平均每个工作日受理申请1849件。
市便民呼叫中心12345:畅通民意的“绿色通道”
一个电话、一条信息、一封邮件……群众有难处,找到福州市便民呼叫中心12345,问题便能得到回应和落实。12345就像“监督者”“联络员”“及时雨”,成为文明、和谐城市建设的好帮手。
作为全省第一家便民呼叫中心,12345系统于2003年在鼓楼区首先运行,2006年升级扩容到全市市直部门和五城区,2007年延伸到七县(市),服务范围覆盖市、县、乡三级。市民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传真、短信等多种渠道表达诉求。对于每个诉求件,工作人员都会转发给市信访局,由市信访局转给处理单位限时办理回复。市民的诉求时间、承办部门开始处理问题的时间、限定办理时间都在网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12345受到群众认可,关键在于诉求不论大小,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市便民呼叫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县、乡三级主要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共事业服务单位都要上网办理群众诉求件,业务流程简洁透明,诉求办理的流程环节全部公开,且可全程监督。
12345在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构建起一条全新的沟通渠道,是一条24小时畅通民意的“绿色通道”。自2006年3月升级到市级层面应用以来,这一平台运行5年来累计解决群众诉求66万件,群众和企业的满意率达92.7%。
数字化城管:精细化管理新模式
发现道路交通拥堵、工地噪声扰民或内河受到污染,你只要拨打一个电话,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就会登记并处理你反映的问题。这就是正在运行中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精准的卫星定位和现代数字网络技术,优化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立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置、处置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管理流程,对城市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新模式。
以前,市民反映不同问题要拨打不同部门的电话。而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后,全市将有一个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有统一的热线电话。市民只要记住一个号码,就可以反映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建设数字化城管,就是为了解决职能交叉、职责不分、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
根据规划,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建设以鼓楼、台江为试点,2012年底已实现系统试运行;二期建设覆盖仓山、晋安、马尾建成区以及上街大学新区,计划于2014年前投入使用。
“135”党建模式:密切党群鱼水情
在鼓东街道开元社区,家里电器坏了,小区公共环境卫生不到位,甚至是智障儿童在家中无人照看等问题,居民都可以寻求党员工作室的帮助。
党员工作室是“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下衍生的社区党建品牌。“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由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首创,并推广到全市。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居家养老服务站、党员工作室、睦邻小屋等一系列社区党建品牌纷纷产生。社区居民与党组织一条心,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为构建宜居宜业大福州而奋斗。
另外,由于成效显著,“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迅速在全市推广开来。“志愿者服务1357计划”“十联十建十到家”“诚信驿站”等一批内涵深、反响好的社区党建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建设。
目前,福州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组织架构由“小共建”向“大覆盖”转变,资源整合由“内循环”向“外循环”转变,党员管理由“分散式”向“集约式”转变,社区管理由“被动型”向“自觉型”转变。
建文明城市须与时俱进
在文明城市建设中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反过来又促进文明城市建设。近年来,我市以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解决了市民反映较为集中的城市管理、社区管理、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等问题,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建立了诸多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使文明城市建设成为加强城市管理的有力抓手,成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真正体现了创建为民、靠民、惠民。
建设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提升境界、转变方式中体现创新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保障民生、爱民为民中彰显服务性。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和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认真发现、总结、研究各地在社会管理创新和群众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通过制度、机制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努力创造“福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