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福州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2000亿

去年增长18.5%,预计达2180亿元,占全省的36.9%

2014-02-24 08:49:33来源:福州日报

江阴港

  沿江向海,去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8.5%

  福州日报讯 拥有优越的海洋资源和港口岸线资源的福州,向“海洋经济强市”目标又迈进了重要一步。21日,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去年福州海洋经济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预计达2180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18.5%,约占全省的36.9%。

  临港产业加速推进

  在南北“两翼”新增长极之一的“北翼”罗源湾,临港产业正加速推进,一批重量级项目已开花结果。2013年5月,在已有4条BOPP生产线的基础上,海峡西岸软包装科技园再次斥资4亿元,建设第5条生产线。经过8个多月的建设,这条全球最快速度、最高产能、最大宽幅的BOPP生产线上月正式启用,年产值将达10亿元。

  从海峡西岸软包装科技园到罗源湾船舶产业集群,从可门港千亿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到福清江阴千亿产业集群……在临港产业龙头的带动下,全市海洋经济风生水起。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紧紧围绕“海上福州”建设,着力打造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和“海洋经济强市”,全市预计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2180亿元,占全省的3成多,比2012年的1840亿元增加了340亿元。

  远洋渔业全国第二

  再过几天,罗源县农兴水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翁代财,将带领第一批20多名合作社成员远赴印尼瑟兰岛,开辟新渔场,养殖南美白对虾。

  近年来,福州远洋渔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远洋渔船远赴世界各地,水产养殖业也悄然走出福州,与国外企业合作,在海外落地生根。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说,合作主要基于双方的需要,“一方面,国外合作方资源条件好,养殖业发展较晚,需要养殖技术、管理、资金的引进;另一方面,福州养殖业的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发展空间不断缩小,需要到海外开辟新天地”。

  远洋渔业正成为我市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来自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远洋渔业产量22.79万吨,居全国第二位,产值22.15亿元,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全省的97.68%和98.95%。全市(含平潭)外派远洋渔船395艘,占全省的94.05%,比上年增加119艘。

  “蓝色经济”开启新引擎

  除了临港产业和远洋渔业,产业园也是福州“蓝色经济”“三驾马车”之一。日前,记者在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看到,工人们正抓住有利的施工季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产业园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园区3条主干道、填方一期工程、污水厂等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工程正加紧建设中。”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有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承接台湾高端临港工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建设以涉海高新技术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为支撑的滨海城市新区和蓝色经济密集区。预计到2020年,园区产业增加值达420亿元以上。

  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建设渐入佳境,全省最大的金鱼产业园落户闽侯,全国最大的现代渔业产业园落户连江……随着一个个“蓝色产业园”的兴起,福州“蓝色经济”的新引擎已开启。(记者 温海龙/文 池远/摄 通讯员 林莹)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