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活力突重围
——福州市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综述之一
编者按
福州作为海峡西岸唯一的省会中心城市,在发展全局中承担着重大责任,肩负着神圣使命。日前,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重要指示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省会中心城市肩负的责任使命,抓住难得机遇,焕发创业激情,加快发展步伐,切实发挥好省会龙头引领作用,努力为全省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本报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
作为一座因开放而兴、靠改革而起的沿海城市,福州素有领风气之先的自觉,向来不乏改革的创举。
近年来,福州始终坚持先走一步、放手一搏,矢志不移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推进改革,其中在社会管理创新、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打造电子政务平台、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等方面的改革都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接过历史交给的改革“接力棒”,福州正奋力增创发展新优势,激发发展活力动力,不断实现新的突围。
机制体制改革蓄积发展势能
2014年3月1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福州市科技园区更名。
国务院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恳请将福州市科技园区更名为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的批复中,同意将“福州市科技园区”更名为“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园区的竞争和发展,贵在创新。去年,市委、市政府着力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政府、园区、企业的关系,福州高新区得以成功实行新管理体制。新体制下的福州高新区,将以产城融合发展为指导思想,汇聚海峡两岸高新技术创新要素,努力打造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
在构建国资管理运作新体制中,“四大投”引人瞩目。去年,福州对市属国有企业进行布局调整与优化重组,组建了福州建设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国有资产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福州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福州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大投资集团,着力打造福州“国企航母”。
改革创新,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打造“国企航母”,无疑是福州市加快培育大企业集团的重要举措。至去年底,福州已构建形成以“四大投”与三个专业公司为构架的国资管理运作新体制。目前,我市正抓紧对刚成立的四大投资集团进行顶层设计,把国企改革进行得更彻底,努力使其在福州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实践证明,每一次体制机制的创新,都会释放出新的生产力。在做大做强市属国有企业的同时,福州还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手设立市属金控集团和创投公司,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体制机制,既管根本又管长远。最近,市里还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迅速启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工作,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改革“路线图”。
加速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
前不久,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了重大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设有受理登记组、协调代办组、律师服务组、重大项目代办服务窗口等,指派专门人员无偿协助项目单位办理投资项目审批申报及相关工作。
审批代办,意味着有人帮忙“跑腿”。3月20日,第一份代办委托协议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出炉”。“重大项目,牵扯的审批部门有时多达十几个,费时费力,要跑好几趟。”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公司专门负责跑审批的小朱说,审批代办可以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这样的服务,我们欢迎”。
代办服务中心的成立,是政府简政放权、服务企业与市民的又一次有益探索。正是得益于这样的不断探索,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实现审批服务当场办结率78%,群众满意率99.99%,成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作风必须改变。上世纪90年代初,福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倡导“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对提升机关工作效率提出明确要求。去年,福州市开展了新一轮简政放权工作。通过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在保留287项行政审批项目(含国家、省级97项)的基础上,取消25个部门行政审批事项101项,下放25个部门行政审批事项117项,将28个部门179项行政审批事项调整合并减至64项,部门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简政不等于减少服务,放权不等于放弃责任。因此,建立有效的民众参与权力建设的渠道或平台显得十分重要。从2012年开始,福州市开展“让人民满意”媒体直播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政府部门在电视直播荧屏前接受群众现场评议。公开承诺、互动问答、市民打分……实打实的现场评议,让不少权力部门负责人被“问”得大汗淋漓、面红耳赤。
目前,一年一度的媒体直播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已成为部门改革、群众问政的重要平台之一。
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
改革始终是发展的源头活水。当前,福州正致力于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打造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福地”和“沃土”。
今年3月,福州推出九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并率先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保税港区、台商投资区等4个国务院审批的开发开放区试点。3月1日至11日仅7个工作日里,我市新增企业487家,新增个体户841户,同比分别增长29.7%和43.76%;新申请企业名称2447个;申请变更注册资本的企业数明显增加,68家企业办理增资13.85亿元,户均增资2036万元。改革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年来,福州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加快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步伐。继鼓楼率先“吃螃蟹”之后,去年台江、仓山、晋安、马尾等城区也相继与专业保洁公司签订道路清扫保洁协议,这标志着我市道路清扫保洁等领域的市场化运作全面开展。自从环卫市场化运作后,福州市区路面更加干净整洁,环卫工的待遇也有了稳步提升。
今年,福州将顺势而为,进一步完善政策体制、放开市场准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养老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中来,特别是鼓励非公资本投资城市道路、广场、地下管网、公共停车场等市政工程和学校、医院、养老院等社会公益项目,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改革红利。
去年底召开的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对福州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这次全会提出,到2016年,福州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阶段性成果,若干领域走在全省改革前列,福州新区努力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深化改革看行动。当前,福州市、县两级正认真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加快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保各项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快速推进。(记者 刘复培 何海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