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福州开启“海丝”新航程

2014-05-19 08:38:11来源:福州日报

  因海而生,又将由海而始。随着明日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平台揭牌、东盟海产品交易所试运营,福州将拉开与东盟海洋合作的新序幕。福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的新航程将从这里正式启航。

      得天独厚  马尾成东盟远洋渔获最大集散地

  潮涨潮落,历史轮转,海洋孕育了福州这座城市,并形成了深厚的积淀。

  根据史学界最新的研究发现,福州才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起点,其历史追溯至唐代。当时的甘棠港应在三江汇聚之地福州马尾的琅岐岛。“万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描述的便是当时甘棠港的盛况。

  此后的历朝历代,福州和海洋结下不解之缘。晚清,福建船政更成为民族复兴的里程碑。时至今日,中国最早的航海平面坐标点——罗星塔仍矗立在海滨。近代第一家上规模的造船厂——马尾造船厂仍在这片土地上运转。

  步入现代,1985年,中国的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便从福州马尾港远赴西非生产,使福州成为中国远洋渔业的发源地之一。如今,福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远洋渔业城市。去年,全市远洋渔业产量达22.79万吨,居全国第一。远洋渔业发展规模也位居全国首位。

  马尾也随之成为东盟远洋渔获最大的集散地。据统计,东盟地区约60%的远洋渔获都通过海峡水产品交易市场销往全国各地。目前,海峡水产品交易市场交易的水产品达300余种,交易量及交易额已分别超200万吨、300亿元,约占全国海洋渔业生产总值的9%,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时至今日,福州再由海洋出发,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既有历史积淀,更有现实优势。

      实地探访  大宗海产品交易可像网购一样简单

  明天,筹备近一年的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就将揭开面纱,展开试运营。昨日,记者走进交易所。交易大厅已装修完毕,摆放着铜锣,设有四面环绕的电子显示屏,整体布置与证券交易所相似。未来,这里的现场交易将与网络上的电子交易同步展开。

  “我们打造的电子交易平台将把大宗海产品交易变得和网购一样简单。”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周建介绍,“我们将以会员制的形式,吸纳中国和东盟国家拥有大宗海产品资源的龙头企业为会员。针对大宗海产品现货进行‘线上交易,线下交收,人民币结算’。卖方向我们申报交易标的后,将货物运入交收仓库,通过我们核查后就可上线交易。交易所会员在缴纳保证金后,用密码和账号登录交易系统,便可在线上看到卖方挂牌交易的品种、数量,敲击鼠标和键盘便可完成下单及线上支付。此时,保证金及交易款全部都在我们账上。待货物交收并经双方确认交易完成后,我们才会放款给卖方。”

  “前期,我们已分别与中检集团、德国莱茵以及东盟各国业界相关组织合作,针对不同品种的海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打造海产品交易的‘马尾标准’。以后交易货品质量怎样,就由标准说了算。只有达到或优于质量安全标准的海产品才能入所交易。”周建介绍,目前,首批上线交易的秋刀鱼、鱿鱼和对虾3个品种的质量安全标准已编制完成,待业界讨论后就可正式实施。

  周建介绍,随着交易规模和品种的增加以及辐射范围的扩大,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将形成各类海产品的“马尾指数”、“马尾价格”,成为国际海产品交易的价格风向标。保守估计,2年内,该交易所可发展100至200家会员,东盟会员将占三成。届时,福州在海产品各类要素流通转让、资源定价等方面将形成区域性的影响力和定价权。

      打造高地  9个东盟合作项目本届海交会期间签约

  交易集散只是起点。东盟渔业的首个示范基地——东盟渔业产业园目前已获批,正在福州出口加工区展开围网整地工作。

  据马尾海洋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产业园规划面积约800亩,将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建设东盟现代冷链物流区、东盟渔业补给区、东盟现货海产品储存区、东盟现代渔业产品加工区、东盟渔业交易中心、东盟展示交易区、东盟海员培训基地、东盟渔业企业总部基地,将形成产业链完善的渔业产业高地。

  “东盟渔业产业园将是今后中国—东盟渔业合作的桥头堡,发掘和整合福建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产业潜能,为福州与东盟国家打造完整的产业合作布局。一期规划建设用地300亩,主要建设东盟现代渔业产品加工区。二期,待东盟渔业交易中心建成后,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也将迁入。”马尾海洋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平台项目,本届海交会期间,将有9个涉及海洋养殖加工贸易、海上产业园区合作投资、海产品贸易、水产加工冷藏物流等方面的东盟合作项目在马尾签约,为东盟渔业产业园建设积蓄力量。(记者 卓文俊)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