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之花”并蒂开
——福州市“百村百连结对子,军民融合促发展”活动纪实
7月23日,一场台风刮得榕城有些“狼狈”。次日清晨,万名部队官兵主动上街清扫街巷,为困难家庭整理院落。雨水中,军爱民、民爱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画面令人感动。
福州是一座具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好传统的双拥模范城市。上世纪90年代,市委吹响“学习连江军地共建党组织团支部经验、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活力”的号角,紧抓军地共建、军民融合发展,开创新型军政军民关系。2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传承中创新,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军民共建社会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10多项殊荣。
去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福州掀起新一轮“百村百连结对子,军民融合促发展”活动高潮,全市106个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与驻榕部队基层党组织结成对子,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这是福州创新双拥工作的新载体。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榕部队持续加强交流互动,不断增强军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了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驻榕部队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党建共建网络向基层的拓展延伸。
传承创新促共建结对更比一家亲
94647部队57分队和仓山区盖山镇中亭村是50多年的“老邻居”,双方常有走动,客气有余却亲密不够。去年8月,在军民的欢呼声中,双方签订了“百村百连结对子,军民融合促发展”共建协议。
“一纸婚约”之后,双方一年中联合举办大型活动12场、小型活动30场,互助共建触及每个领域。有着30年党龄的村党总支书记黄积雾激动地说:“请进来,走过去,党旗下军民亲如一家人。”
94647部队57分队和中亭村的故事,是我市106个军地“联姻”活动的一个缩影。去年,各县(市)区积极成立县、乡、村活动领导小组,全力推进结对子工作。全市先后有78个村、28个社区和部队签订“婚约”;有61个村、22个社区和结对部队协商制订共建活动规划;有57个乡镇(街道)、122个村、33个社区将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鱼水情深,历久弥新。与过去相比,“百村百连结对子,军民融合促发展”活动充分发挥组织、人才、资源、专长等方面的优势,在党建共建的基础上,实现双拥工作由突击性向经常性转变、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普遍性向特色性转变。
为了让结对子活动更有成效,福州军地携手,从改革和建设的需要出发,不断健全交流学习、联席会议、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各项工作制度,建立起军地常态的联系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区特点的经验和做法,着力在双拥共建的形式、内容、机制上加以突破创新,逐步形成了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军地携手创优势融合发展领域宽
双拥共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好“百村百连结对子,军民融合促发展”活动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科学的统筹和谋划。
去年“八一”前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曹德信,市长杨益民等军地领导亲临“百村百连结对子,军民融合促发展”活动动员会,共同拉开了福州市双拥工作的新序幕。
“要充分认识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动员会上,杨岳书记强调,“开展‘百村百连结对子,军地融合促发展’活动是我市认真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方针,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积极尝试。军地双方要把结对共建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战略任务和发展任务,精心部署,常抓不懈,注重常态长效,确保取得实效。”
一年来,福州市各级领导与驻榕部队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积极推动“百村百连结对子,军民融合促发展”工作。军地双方认真落实议军会、武委会、述职会、过“军事日”、现场办公会等制度,对于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坚持做到“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一年来,市委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国防建设;支持部队修建战备公路,建立食品加工、船舶修造、装备物资供应等多个中心站点;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拥军工作;举办各类军事人才培训班。地方各级党组织把“百村百连”活动融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开展“四个万家”活动、“民情大走访”、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等实际工作,组织县乡党员领导干部走访结对村(社区)和连队,听取群众和官兵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活动中,632人次参与走访,其中县处级领导168人次、乡镇(街道)领导405人次;累计走访70个村、30个社区、94个连队;收集问题282个,协助解决地方问题73个、军队问题42个、群众问题122个。
军民共建结硕果有福之州更有福
开展结对子活动,为驻榕部队官兵施展才干提供了新的平台。广大部队官兵热爱福州、服务群众、建设家园,积极为群众排忧解困、为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助力。数字显示,从去年8月至今,结对子部队充分发挥政治教育优势,在榕举办国防知识教育、法制知识教育、文明素质教育、卫生健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等活动303场;联合开展生态治理活动134场,建立抢险救灾小分队81支,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129场,义诊72场。61716部队勤务连官兵时百河被评为“助人为乐好人”,94647部队57分队的王新被评为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
“军民如同鱼和水,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也是报效祖国。”94647部队57分队教导员马庭芳表示。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去年,闽侯县桃源村充分利用当地“龙山会议”会址和金线莲、铁皮石斛特色种植农业的资源优势,与结对的福州森林大队一中队共同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和生态农业基地;长乐市漳港街道党工委针对结对单位退伍战士多、安置难度大,在群众路线活动中提出“困难家庭创业就业计划”,在仙岐村开展为部队官兵提供就业培训、为退伍老兵就业出谋划策活动。日前,福州还在全国率先启动“关爱军人困难家庭救助”项目,市财政从今年起每年将拨付100万元,专项用于这一项目,为我市辖区驻军单位现役军人中的特困家庭打造“关爱堡垒”。目前,该项目已筹集专项基金535万元,首批救助257人。
与此同时,我市地方基层党组织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利用经济社会资源,大力支持驻地部队改善基础设施、训练设施、文化设施、生产生活设施,积极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司法拥军活动。据统计,一年来,全市基层党组织累计投入经费1669.5万元,完善(新建)连队阅览室25个、文体活动场所28个,其他硬件设施42个;慰问部队官兵312名,安排官兵家属就业57人,子女就学95人。
共建中,全市还召开各种形式党建交流会、选派部队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或党建工作指导员、邀请村(社区)党组织成员列席基层连队党支部活动,一批党建品牌应运而生。“军为民、民为军,福州军地共建始终坚持钉钉子精神,早已融为一体。”在连江县晓澳镇晓峰社区担任20年党支部书记的邱吉发说。
“下一步,福州将在提升结对共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结对共建工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方面拓展。”福州市双拥办负责人表示,福州市将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促进军民融合发展,为全力推动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添上更精彩的一笔,筑牢中国梦的坚实砥柱。(记者 柳丹 刘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