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海上福州”新航程
——福州着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
今天,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将在福州马尾上线试运营。作为首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18个项目之一,该交易所无疑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
福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上世纪90年代初,市委、市政府科学制定了“3820”工程,谋划提出了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战略布局,并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2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续绘蓝图,不断扩大福州的开放格局。
在熠熠生辉的新丝路上,福州率先起锚——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这,既是福州站位全局的责任所系,亦是开启“海上福州”新航程的动力所在。
驰骋丝路,福州着力于三处,打造联通海陆丝路双向衔接的海陆空国际大港,是为基础;建设国际经贸合作繁荣的开放都市,是为核心;搭建新丝路上人文交流的门户,是为纽带。三者相加,构成战略枢纽。
大港崛起 通陆达海
福州在哪?
世界航线图显示,福州居于太平洋西岸的中点,与国际航道近若咫尺;与台湾一水之隔,是离台湾最近的地区。
占据地利,自古以来,福州便是通达世界的大港。“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1994年,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的发展战略。
向海进军!历经20多年的开拓建设,时至今日,福州港整合形成了平潭港区、江阴港区、松下港区、闽江口内港区、罗源湾港区、三都澳港区、白马港区、三沙港区、沙埕港区“一港九区”的格局。
舟楫如云,千帆过尽。福州港已是福建最为繁忙的港口之一,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区域综合运输的重要枢纽和对台“三通”的主要口岸之一,航线通达美西、西非、南非、欧洲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面整合港口资源后,福州将成为连接东盟、台湾和内陆的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
将目光移回陆地。从2009年福州首条高速铁路——温福铁路开通以来,福厦铁路、向莆铁路等铁路干线相继建成并在福州交汇,一跃将福州推至全国十大铁路客运枢纽之一。此外,合福铁路预计明年上半年通车。
当铁路与港口相连,铁海联运将产生惊人的放射效应。江阴港区铁路支线已于10月31日开通运营,可门港铁路支线第一阶段预计11月底开通运行。两条疏港铁路将连起福州港与内陆省份,为闽、赣、湘等相关经济区构建新的出海口。
公路方面,再过几年,福州将建成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内部公路1小时交通圈,5小时、8小时、20小时分别至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和中部经济圈以及西部经济圈、西北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
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为福州港进一步拓展经济腹地创造了条件。2到3年内,福州港将在省内和江西、湖南等地各形成2~3个对接紧密的陆地港。
蓝天上,冠有“福州”名字的飞机展翅翱翔。10月30日,福州航空实现首飞,获批经营福州往返上海浦东、天津、昆明、海口、合肥、太原、重庆、西安等8条航线。
与此同时,长乐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也正在加速推进,有望于明年底全部完成。目前长乐国际机场已开通70多条国内外航线,今年将跨入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的机场行列。目前,福州正在争取第五航权综合试点城市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努力实现对东盟主要国家城市航班全覆盖。
福州海陆空齐头并进、贯通南北、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加速形成。假以时日,福州将畅通与海上丝绸之路及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道连接,成为“一带一路”通陆达海的国际大港。
开放都市 经贸繁盛
太平洋的渔获,就近运抵东南亚某国的指定冷库后,货主就可上网挂牌出售。而买家敲击鼠标和键盘便可完成下单及线上支付,直接从冷库提货完成交易。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电子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后,这样的交易方式将变成现实。通过“线上交易、线下交割、人民币结算”,该交易所将使大宗海产品交易变得和网购一样简单。
交易所主席江雄表示,其长远意义在于整合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产业链的产、销、运、需各方资源,打造海产品的市场价格体系,获得区域性的海产品影响力和定价权。
以此为切入点,结合连江县“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的筹建,福州将建成一个具有成熟市场体制的海产品交易中心和高水平的海水养殖、捕捞、加工、出口基地;积极争取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项目落地福州;以印尼、缅甸为重点,着力开发一批海外养殖基地和综合渔业基地。
“开海兴榕、经略海洋”。福州的海洋实力渐强。2013年,福州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1840.28亿元,远洋捕捞、海产养殖等多项指标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目前,福州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改革开放以来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200多亿美元。据统计,2013年,福州与东盟、中东、非洲等地的贸易总额超过64.45亿美元,占同期全市外贸总额的20.5%,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5个百分点。自中国与东盟签订自贸协定以来,福州成为台湾与东盟的经贸跳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面对新机遇,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决策部署。这一海陆空港齐聚、产业汇集、政策聚集之地,正在加速集聚新丝路上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不断拓宽经贸合作的领域,为福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展开交流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福州保税港区现在又多了一项功能——全国第6个沿海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运营以来至9月8日,江阴港进口汽车已突破2000辆,实现贸易额10.3亿元人民币,居全国新批的6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首位。
以此为平台,福州正在积极探索与台湾、东盟联合建立汽车营运中心,以构建汽车物流业合作基地,促进汽车产业的深度合作。此外,福州正促成福州港与台湾、东盟签订互为中转口岸协议,共同做大做强口岸中转业务。
位于福清的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这里将重点承接台湾高端临港工业和海洋新兴产业。今后,福州将探索与东盟国家合作建立临港经贸合作示范园区,并积极引导对东盟国家开展投资活动,进一步拓展双向投资合作。
今年5月18日,市政府与国开行福建分行、中非发展基金签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筹建海上丝绸之路基金,以支持我市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目前,规模达100亿元的基金已开始展开运行。
丝路门户 合作共赢
10月25日,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福州分会场活动圆满闭幕。活动期间,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电影人,因为新丝路而相聚福州,以电影为纽带,展开文化交流。明年,福州将作为主会场举办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丝路为媒,今年海交会期间,福州举办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市长(高峰)论坛。来自国内国际的政府官员和社会各界知名专家学者54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解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互联互通与合作共赢。
今年8月,第九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暨第二届海峡青年节以“海丝起点 青春启航”为主题在福州展开系列活动。两岸1800名青年才俊在文化、经济、体育、公益等交流活动中加深彼此血脉亲情,共话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梦想。
10月26日,2014海峡(福州)渔业周·中国(福州)国际渔博会落下帷幕。这个在福州已成功举办五届的展会,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国际化、提升海峡化”,吸引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协会和企业参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目前,福州正在推动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交流合作机制。亚洲合作对话工商企业大会明年有望落户福州,打造面向亚洲乃至更广大地区的重要外交平台、工商联盟平台和经贸合作平台。福州正在推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平台。
此外,福州还积极向中国贸促会争取将“郑和经贸文化友好协会联络办公室”设在福州,发挥福州特有的郑和文化优势,促进我国与郑和航海沿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经贸往来与互联互通。
新丝路上,蕴藏机遇无数,福州将以更宽广的胸襟、更开阔的视野,不断开辟合作共赢道路。(记者 卓文俊/文 黄立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