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青运会留下难忘记忆
这是一届精彩、卓越的青春盛会。这是一次分享欢乐的温馨派对。这是一届青年朋友交流互进、共享友谊的文体盛会。
2015年10月18日在福州精彩开幕、27日圆满闭幕的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来自全国55个参赛城市的青少年体育健儿与数万名志愿者,携手在美丽的有福之州,尽情挥洒曼妙的青春,尽情展现青年的风采。
虽然,首届青运会圣火敛起光辉的翅膀已过去3个月的时间,但福州740多万民众上下一心、全情投入、精心筹备,用4年向世人呈现的组织一流、赛事精彩、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青运盛会,早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体育特色,载入我国体育事业和福建发展的史册,留下令人难以磨灭的永恒记忆。
办赛参赛双获丰收
首届全国青运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福州市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全国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作为主赛区,福州承担了60%以上的比赛任务和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
福州市此次提供用于青运会比赛的15个场馆,全都充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将县(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县一区一场馆”的要求与满足第一届青运会比赛场馆的需要相结合,场馆全部按期通过工程竣工验收、消防验收、体育设施设备专项检测,为青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硬件保障。
赛会期间,福州赛区14个单项竞委会组织严密、运行有序,工作人员尽心尽职,赛场设备运行安全,信息发布及时准确,编发《竞赛指南》等各类资料数万余册,高效有序地完成14个大项、204小项的比赛。
福州赛区整个赛事6000多名运动员参赛,60多万榕城观众现场观看各项比赛。赛场氛围浓厚热烈,比赛激烈精彩,一流的场馆赛时设施和一流的赛事服务保障,不仅得到参赛裁判员和运动员一致好评,更是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的交口称赞。
“在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北京观众爆满,让我们高兴的是,福州的田径场上,观众非常热情、非常热烈,而且从头至尾都在为选手加油。”王大卫如此盛赞榕城观众的热情观赛。
在本届青运会上,福州代表团共有318名体育健儿参加田径、篮球、柔道、举重等16个大项、203个小项比赛,获得21金17银23铜共61枚奖牌,参赛人数、项目数和获得金牌数均创历史之最。福州取得办赛和参赛双丰收。
大型活动节俭精彩
福州市承担了本届青运会开闭幕式和火炬传递活动。青运会开幕式,秉承节俭办会的理念,没有请大腕明星,没有燃放绚丽的烟花,没有奢华的声光电,但在节目质量、舞美设计和演员表演水平上下足了功夫,场面大气磅礴、表演隆重热烈、气势恢弘壮观。
数万名观众及现场安保、志愿者、演职人员、工作人员等约20万人次,现场见证了开闭幕式的精彩与辉煌。央视体育频道对开幕式盛况进行了现场直播,演出赢得了各代表团、各方来宾和广大观众的普遍赞誉。
首届青运会的火炬传递,以广泛参与和传播价值最大化为原则,采取“虚实结合,两头实、中间虚”的方式进行。从2015年7月10日成功举行火种采集仪式,到10月11日在福州汇聚举行实体火炬传递,网络火炬传递历时3个月,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线,在全国和省内共60多座城市传递,超4300万人次参与。
服务接待热情细致
首届青运会围绕运动员和参会各方来宾的需求,强化专业和细节培训,落实责任,对口接待,努力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务。赛会期间共接待代表团团部55个,运动员与教练员6000多人,裁判员及技术官员2000多人,媒体记者1500多人,各方来宾对热情周到的服务接待给予了高度评价。福州热情的接待服务,让首席专家竖起拇指为接待团队点赞!
青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志愿者们的付出与努力,赛会期间到处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全国首创“小青果”志愿者品牌,志愿服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点赞,成为本届青运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6600名赛会志愿者、1万名城市志愿者、近10万名社会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11岁。10个独立岗亭式一级驿站、60个窗口柜台式二级驿站、30个移动帐篷式三级驿站全面运行,提供了包括竞赛保障、观众服务、媒体服务、赛事咨询、城市宣传、秩序维护和应急救护等300多种岗位、约600万小时的优质志愿服务。
首个青运村广受赞誉。运动员村为入住的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了优质、舒适的住宿、交通、餐饮、医疗、安保、网络等各类服务,提供了丰富多彩、突出青少年特点的文化教育及娱乐活动,以保姆管家式服务,为“村民”营造“家”的氛围。从第一批运动员入村至所有运动员离村的23天,共有20个项目451支代表队的6023名运动员、教练员入住青运村,创下零投诉零事故的超完美纪录,收到1000多封来自各代表队的感谢信。“国内设立运动员村,是从山东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始的,从设立之初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到这届青运会,青运村的管理和接待服务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副司长孙远富如此盛赞首个青运村的管理和接待服务。
青运会期间,全市共投入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安保志愿者等安保力量约12.4万人次,实行安检共近60万人次、近2万辆车次。抽调近1200名医务人员组成5支保障队伍,征集1200余辆保障车辆,规划设计121条运输线路,在开闭幕式、测试赛、赛时期间运送人员约70.54万人次。抽调千余人组建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气象等服务保障团队,为各项赛事、火炬传递和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以及青运村和来宾接待饭店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实时服务保障,实现以一流保障服务赛会的目标。
文体活动亮点纷呈
青运赛场内外,具有福建、福州特色的文化活动可谓亮点纷呈。据统计,赛事期间共组织举办了体现青年、运动、文教、地域、两岸、海丝为主题的11项、超过百场的文化交流活动。
来自全国各地55个代表团的数千名青年运动员,走出赛场,走进青运村,还走进坊巷,走入学校,长知识、开眼界,让青运会的意义超越出体育本身,让体育回归到原本的教育功能和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运村,共举办了9场“中国有福、青春有梦”系列晚会,设立了10个青少年文化创意小屋和10个海丝文化小屋,接待运动员超过6000人次,为运动员们带来新奇、鲜活的文化创意体验。
此外,青运会执委会还安排了台湾志愿者“志愿+”青运志愿文化体验活动,邀请青运会香港代表团羽毛球队到福州市体校开展面对面的技艺交流与传授活动,组织青运会港澳运动员代表参观福州市的重要文化场所,让港澳青少年运动员“触摸福地、走近福州”,近距离感受青运会举办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
英国兰开夏地区帕克中学及德国魏尔霍夫一级文理中学的师生访问团于2015年10月22日、23日晚参访了设在青运村内的文化教育活动项目,对这里开展的精彩活动表达了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