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打造产业发展升级版
转型升级 蹄疾步稳
建设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现代化新福州,加快转型升级,是实现新常态下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不二选择。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4个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点燃了福州发展的“加速引擎”。今天的福州,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
集聚新动能,向高附加值服务业态要效益
福州的现代服务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突飞猛进:商业贸易、商务服务、金融、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开发、旅游综合开发等产业集聚区多点开花,布局合理、功能特色鲜明、辐射力强;拥有国家级电商产业基地——海峡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及多个电商园区;列入国家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启用福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
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福州深入实施城区产业“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战略,积极引导现代服务业向中心城区、先进制造业集中区域集聚,向高附加值、高带动性的服务业态要发展效益。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会展、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正成为福州重点发展对象。
以电子商务为例,近年来,我市通过顶层设计制度、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树立标杆等一系列举措,让电商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福州市电子商务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等相继出炉,助推电商产业发展。去年,全市电商交易额实现1146万元,位居全省第三名。全市电商从业人员已超过14万人。在自贸区的虹吸效应下,跨境电商发展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企业将目光聚焦福州。
会展业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和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近年来在我市发展态势同样喜人。“十二五”收官之年,福州全年展览规模超过100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仅举办的国家级展览和会议就达到11场之多。“十三五”开局,福州会展业延续了此前的大好形势,精彩会展一场接一场。继第34届中国国际体博会、第十八届海交会之后,下个月,第十一届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餐饮食品博览会、第十四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将在榕举办。此外,下半年,有内贸第一展之称的“第95届中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全球行业展会规模之最”的“第52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等也将登陆福州。这些会展不仅见证了我市会展经济迅猛发展,更为现代服务业高歌猛进蓄足发展后劲。
新型服务业态发展迅速,助推我市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翻开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成绩单”,呈现一组组跳跃的数字:“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10.76%,从2011年的1672.2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700.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1%;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对财政收入的贡献逐年提高,金融业在服务业中占比由12.75%上升到17.42%。现代服务业已然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重要支柱。
根据“十三五”规划,未来5年,福州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将超过50%。
从草根走向精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一年四季都能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海,月月都能吃上新鲜的农家瓜果。因为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位于闽侯县白沙镇东北部的孔元村就热闹非凡,众多省内外游客慕名来到这里赏花、体验农活、吃农家菜等,享受来自田间地头的乐趣。
“以前,村民房屋破旧,农田荒废,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挣钱。”孔元村村委会主任吴生维告诉记者,自从2012年被列为市级精品示范村以来,该村在政府的支持下,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的发展路线,成为远近闻名的赏花目的地,并获得“中国最美乡村”美誉。
“双休日和节假日日接待游客基本都在一两千人,最高峰时一天接待了2万多人。”吴生维说,在休闲观光农业的带动下,近两年,村民人均收入也在成倍增长,不少年轻人返乡经营农家乐。
在我市,跟孔元村一样借休闲农业打开新天地的乡村还有很多。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对农业提出了新要求,我市顺时而变,依托地理特色,发力都市现代农业,通过打造四大都市休闲农业聚集带、提升并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举措,实现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华丽转身。
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如今,都市休闲农业假日游、特色农产品采摘、DIY制作、户外亲子等活动在福州遍地开花。曾经的“草根”农家乐,也逐步向体验农事、展示教育、休闲度假、拓展健身等多类型、多业态发展,成为老少皆宜的精品休闲园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种休闲农场163家、农家乐270多家,总投资规模达190多亿元,带动就业近万人,年游客量近6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近12亿元。对比2012年的数据,不难发现,过去3年多时间里,我市休闲农业的投资规模足足增加了37倍多,营业收入增长了近4倍。
不仅如此,闽侯县成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还有4个乡镇成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乡镇,5家企业成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29家企业成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0家企业成为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福州的休闲农业还大有可为。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福州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休闲农业,着力打造四大都市休闲农业产业带,建设5个环都市休闲集中区和一批休闲农业产业园。
创新驱动引领,打造省会产业转型新引擎
省会福州,从来不缺乏创新活力。
走进福建上润公司,满墙的荣誉诉说着企业25年来的风雨历程。无数次的自我革新,推动着这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首批创新型企业上升到新的发展高度,其高端传感器及管阀件等核心产品,参与了“神舟飞船”等中国最重要的航天工程。由该公司开发的全塑型石英表机芯,更打破了日本精工、西铁城在该领域的全球垄断地位。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跟我市近年来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做好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分不开。数据显示,仅2015年,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实用性研究,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更具理论深度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要坚持问题导向。任何一个重大实际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包括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启发和指导。当前,福州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攻坚时期,面临一系列新的实践问题需要研究和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需要提炼和概括。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坚持把事关福州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从中体现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和优势。
要呼应人民需求。为人民群众做学问,是社科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必然途径。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方向,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人民立德立言,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切实管用的知识和方法,为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真正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优的学术成果赢得人民的信任和肯定。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时代呼唤着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让我们团结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全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为福州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与精神动力。(记者 王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