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与1414家榕城媒体联盟
共启“寻根·城市文脉”计划
“三山两塔坐盆地,一脉两龙入海归”,福州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一条文脉中轴记载着这座城市的峥嵘岁月与千年韵味。福州城市发展中轴北起屏山区域,沿鼓屏路从八一七路一路向南,跨过闽江直到南台岛,整条中轴线南北长约6630米,穿过了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到烟台山,演绎着福州两千年的文明进程。这里有老街巷弄、历史建筑、文脉记忆,它们是传承文化根脉的载体,是寻觅乡愁的港湾。
作为历史文脉中轴序列最南端的烟台山,是福州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见证着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每一条巷道,每一座老建筑,都是福州的文化象征,是福州城市文脉中一段不可复制的记忆。
五口通商
开启烟台山的百年近代风云
“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音,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1923年叶圣陶先生写于福州烟台山。
地处南江滨梅坞顶上的烟台山,自古便有“苍山烟霞,高丘低江”之美誉。1842年鸦片战争后,福州作为首批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以烟台山为始点第一次接触西方文明,并经历了近代百年风云。这里曾坐落着英、美、法、俄、日等17国领事馆或代办处,成为福州领事文化区;这里曾因1853年清政府开禁茶叶贸易,成为世界茶港;而后随着30余家洋行林立以及银行诞生,烟台山成为当时国内商业最繁华的区域之一;这里曾有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多家宗教流派蓬勃发展,教会学校使国人第一次接触西式教育观念,引发思想文化的碰撞与繁荣;这里曾因首现中国的西式生活方式而吸引诸如叶圣陶、林徽因等众多文人墨客,成为当时精英人士的聚集地;这里有着中式、西方古典主义、哥特式、罗马式等多种风格建筑而被称为“中西建筑博览”……
曾经的烟台山,与上海、广州、厦门、宁波一同成为近代中国海外经济贸易中心,百年烟台山的繁盛史正是千年福州古城的文化缩影。
复兴城市文脉
探访烟台山的百年记忆
如今的烟台山,有不少老建筑承载岁月记忆被历史眷顾所留下,原住民仍能依稀回忆曲折巷弄间发生的故事。然而在城市化热潮中,人们总是习惯忘却,淡忘建筑的印记,遗忘文化的意义。无论经济如何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如何提速,时代变革如何演进,我们都有责任去传承记忆与延续文脉。这不是满足个人的怀旧情感,而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标识,是一段属于福州的共同记忆。
百年已过,历经沧桑后的烟台山渐渐淡出公众视野,随着历史变迁与时光逝去,这里沉淀下太多为人津津乐道的回忆,树影斑驳下的老建筑有太多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隐匿在曲折巷弄间的历史文化等着我们去挖掘。
万科联合14家媒体
共启“寻根·城市文脉”计划
6月,万科联合包括福州日报在内的福州14家权威媒体,发起“寻根·城市文脉”计划,以城市文脉再繁荣为己任,从保护历史建筑、传承城市文化等多个领域共同为百年烟台山这一历史文脉发声。
坚定寻根城市文脉之源,把必须留下的记忆坚守住。基于媒体传播属性,全面开启烟台山历史溯源及文化复兴工作,以历史探访、人物采访、新闻纪实等方式挖掘烟台山的历史文化、追踪烟台山的改造进度、参与烟台山的街区复兴,保护并传衍千年文化古城之文脉,留住属于这城市的百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