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项高校科技成果成功在榕对接签约
总金额超千万元
项目对接会签约现场。
昨日,“福州市促进在榕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百家企业进福大项目对接会在福州大学举行。对接会上,9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走出高校,成功与相关企业对接并签约,总金额超千万元。活动由福州市政府、福州大学主办,福州市科技局、福州大学科技开发部、福州技术市场有限公司承办。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9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工业属性高效生物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新能源大数据的智能分析与软件开发,数字水表与机械水压表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基于GPU虚拟化集成的高性能人工智能科研支撑系统与教学实训平台开发,专利转让,复合材料研发,专利权转让,城市污染地块监测、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的价格云系统研发。
这9个项目分别与福建昌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智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帝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苍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福建恩迈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诺希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沃土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福建鲜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对接并签约。其中的“新能源大数据的智能分析与软件开发”项目,综合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生产、测试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提出新的电动汽车智能导航算法。其研究成果在福建星云电子股份公司的HIL测试平台、智能充电站、充电APP和导航系统中得到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研发系统的性能。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中的供需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本对接难’等问题,我们通过前期摸底,反复洽谈,搭建桥梁,实现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近年来,我市多举措优化创新环境,激发科研活力,推动在榕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对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我市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如2017年底,我市出台了《福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措施》,该措施实施两年来,我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明显提升:2017年福州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465项,合同成交总金额25.71亿元,比2016年增长102%;2018年福州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866项,合同成交总金额36.62亿元,比2017年增长42%。
此外,我市产学研合作近年来不断向纵深发展,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合作模式不断创新。通过市校合作专项引导,引导我市企业与在榕高校院所合作,联合承担市校合作项目,促进在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更多地在福州落地转化。据统计,2014年至2019年,我市共扶持高校科研院所市校合作项目290项,扶持经费3846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2亿元。
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确定一批重点企业与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对接,由企业出题,高校、企业协同攻关,着力解决一批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产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助推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