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在十九大报告中,“美好生活”一词共出现14次,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贯穿全篇,强调全党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庄严宣示的持续回响,又是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九大报告关于“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论述,是人社部门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全局统领和根本遵循。
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全省人社部门服务“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中心任务的着力点。五年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完成301.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维持在3.8%左右的较低水平,低于4.2%的控制目标;高校毕业生年度就业率均超过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失业保险费率自2015年起连续三年降低,累计减征约35.9亿元。全民参保登记全面推进,数据入库率达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到今年,养老金待遇水平比2012年底增长约49%。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五年累计为48.75万名劳动者解决欠薪约44.94亿元,全省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5%以上,集体合同签订率80%以上,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率达100%。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织密了群众的“保障网”,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赋予了人社部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光荣使命。全省人社系统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遵循和落实“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民生工作基本方针,切实推动福建民生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坚守底线,兜牢群众基本生活这条民生底线。当前我省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低收入困难群体可能会面临更多压力。人社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发挥好社会保障“安全网”的职能作用。要进一步织广社会保险覆盖网,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工伤保险“同舟计划”,进一步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推动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从制度全覆盖走向法定人群全覆盖。要织全社会保险制度网,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要进一步织牢基金运行安全网,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切实强化征缴、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确保安全。要进一步织强公共服务能力网,加快推进“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建设便民利民、统一规范、开放共享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突出重点,以就业创业为第一重点统筹推进民生工作。民生工作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立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把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作为第一重点任务,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研究制定我省贯彻国务院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意见。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善人力资源供给,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适应劳动者多层次、多样化就业需求,建设均等化、专业化、智能化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匹配效率。要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各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好2017年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意见两项政策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扣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完善用工求职对接机制,加强针对性就业援助和兜底帮扶,实施人社精准扶贫行动,促进青年群体、农民工、困难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配套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完善制度,加紧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人社工作各领域,打造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公平持续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机关事业、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间的转移接续政策,加大统筹力度,畅通人员流动渠道。要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精准、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流动、评价、使用、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加快建设人才强省。要深化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贯彻落实省政府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意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要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贯彻落实我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引导预期,正确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合理预期。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社部门必须全面把握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一整体要求,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平衡好当前与长远、理想与现实,引导群众在就业求职、社会保障方面形成合理预期。要健全科学决策机制,事关民生的政策措施出台前要深入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把群众工作做早、做实、摸准,把政策解读工作做足、做细、做透。要强化法治思维,加强普法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要强化舆情跟踪和正面宣传,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预案,增强舆情应对能力,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营造各方面共同推进民生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