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讲师团社会实践生到市文广新局学习调研心得体会
8月4号下午,福州市委讲师团何芸副团长带领社会实践生到市文广新局学习调研,了解近年来福州市文化建设发展总体情况。
市文广新局党组成员、市文物局吴聿建局长首先介绍了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发展变迁的历程。福州到了宋朝以后逐渐成为全国的第二文化中心,其城市中轴线千年来几乎不曾改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近代以来身处抗击外侵的第一线,船政文化开中国洋务救国、海军强国之先声,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特别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是推动福州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社文处黄处长介绍了近年来福州在公共文化发展创新上取得的成绩。公共文化建设目的在于惠民利民,近年来提出“让城区百姓在15分钟内即可享受文化”的口号,各县市区均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公共文化品牌,社区文化建设成果尤为突出。积极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项文化惠民政策,如举办“新福州人”歌手赛,调动了市民的参与热情,丰富了市民的文娱生活,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文保处何处长主要介绍了福州市文物保护的整体情况。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福州,拥有众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自然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和三坊七巷的修缮工作。艺术处周主任向我们重点介绍了闽剧和伬艺这两样福州传统艺术现今的发展状况和困境。传统艺术面临着资金不足、后续无人、缺少观众的困难,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面前该何去何从,文化的世界性和一体化发展与多元文化的保护间该如何平衡,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深虑。
调研学习结束,感动于文化工作者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同时,也留下问题在心间。作为当代大学生,看着我们地区特色的泯然消失、家乡艺术的无人问津,在现代化的潮流中,在趋同性显著的时代里,如何实现如费孝通先生所言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需要我们去步步探究、久久为功。(讲师团社会实践生保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