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坚持“三注重”办好国学讲堂
2008-07-31 21:49:25
一、注重品牌打造。由长乐市委宣传部、福建省社科院、省文史研究馆、省文学学会和福州晚报联合创办的中国长乐吴航书院国学讲堂是全省首个面向大众的“国学讲堂”。自2006年3月举办全省国学第一讲以来,先后邀请易中天、于丹、纪连海、张铭清、周挂钿、马照南、孙绍振、卢美松等知名专家学者来航开办了“儒道兼修--构建中国人格两岸”、“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等各类学术讲座14讲,解读国学精粹,表达新知观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包括省、福州市社科界许多名流、港台学子和我市干部群众踊跃参加,新华社、福建日报等许多重要媒体在显要位置和重要时段对此都作了报道,在省内外引起很大反响。2008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在长乐吴航书院建立国学基地。同时,我市还与闽台学者签署了共同弘扬国学合作意向书,商讨联合举办国学讲堂,向闽台大众传播国学的内容与方法。26位省和台湾高校、研究院、文学馆的知名国学大师成为首批主讲和特邀主讲,为举办高层次的国学讲座提供了充足的师资保障。随着吴航书院国学讲堂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来吴航书院国学讲堂讲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热情,当国学讲堂一向他们发出邀请时,他们全都满口应承。甚至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主动前来联系,希望在吴航书院开办国学讲座。可以说,现在的中国长乐吴航书院国学讲堂已逐渐蜚声省内外,成为长乐市一个响亮的城市文化品牌。
二、注重传承创新。长乐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文化底蕴,拥有以“大爱开明”为核心的“吴航风骨”和以“能拼会赢”为核心的“长乐气度”。两年多来,我们借助吴航书院国学讲堂这一新的学习平台,把传承国学传统文化与打造本土大爱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了“大爱暖千秋”为代表的文化品牌,积极创作健康向上的反映国学精神、承载国学内涵的文艺作品面向大众、面向基层。同时加强国学文化精华、地方文化特色的保护性继承、发展和开发,加大力度保护、建设具有文化气息和历史价值的文化设施,彰显区域文化个性。先后创作了同名歌曲、丛书、画册和诗歌舞乐剧以及大型情景歌舞集《长山乐水》、民俗音画《长乐乡韵》等,开展了“长乐精神”大讨论、“长乐原创歌曲”征集和MTV制作、编辑出版了《守望文化家园》、《追寻精神高地》、《长乐进士》、《长乐历代诗词赏析》,着手编辑《长乐文化史纲要》、《长乐历史文化名人》丛书、《长乐乡土文化》丛书和《长乐历史文献》丛书等,不断丰富国学文化传播渠道和途径,逐步形成了长乐是“进士之乡”、“楹联之乡”等“十大之乡”的共识,提升长乐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三、注重全民共享。坚持“普及传统文化、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的宗旨,以国学名家系列讲座的形式,面向社会大众弘扬祖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为今用,赋予国学新的时代内涵。国学系列讲座经史合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形式活泼,贴近市民生活,既切入历史文化,又联系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已成为长乐市民学习和了解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国学讲堂规模和影响力的扩大,市民对国学的兴趣持续高涨,每逢国学讲堂开讲,不仅长乐当地的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甚至还吸引大批省、福州市社科界专家学者、港台学子及周边县市的国学爱好者慕名专程前来聆听。全国知名学者于丹、易中天等来航讲学时,可容纳1500多人的长乐人民会堂座无虚席,足见国学魅力所在。据不完全统计,吴航学院自开讲国学讲座以来,现场听众达15600多名,并经各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和长乐广播电视台录像播放,影响的人群日益庞大,已逐渐成为长乐市民一道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中共长乐市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肖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