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区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08-11-16 15:29:58
近年来,台江区委、区政府从强化领导、各方配合、构建平台、全力推进、突出特色、务求实效入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强化领导。区委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区委文明办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各街道及相关部门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全区73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由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组成的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实施了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联席会制度,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注意发挥老同志的作用,成立了由原区级老领导、离退休老干部为骨干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依托区教师进修校,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会”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编印了《台江区家庭教育(参考教材)》;依托吴熙中医院成立了由众多省、市专家组成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从07年下半年成立至今,已接受青少年各种心理咨询近500人次。
二、创新载体。从2006年开始,台江区即大力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一二四六”工程:“一网”即绿色网吧,目前台江区已投入30万元在宁化社区和长汀社区建成了两个青少年“绿色网吧”。“两会”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会和未成年人教育联席会。“四史”即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中,突出区史、街史、校史、英烈史的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爱乡,从小立志报效祖国、造福桑梓的热情。“六个基地”即双虹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台二小、十五中的“诚信教育基地”、台六小的“科普教育基地”、台江民俗馆的“乡土教育基地”、各中小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以及正在筹建中的“青少年文体活动基地”。
在教育内容上,突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以“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区启动了“学会感恩、共创和谐”、“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争创‘五星’少年”以及“争当文明礼仪小使者”等系列活动;组织编印了《台江区中小学生礼仪常规》,通过班团队会等形式开展宣讲,同时还举办了学校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为增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台江区教育局还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德育工作实效性大讨论”活动。制订了“台江区中小学德育工作量化评估细则”,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学校德育工作量化管理,促进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在工作中,注意把握时机、扩展领域,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进行有效引导。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台江区迅速在全区各学校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推进十七大精神进校园,并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组织编写了包括小学初级、中级、高级和中学生适用的《党的十七大精神教育读本》系列丛书,要求各校安排一定的课时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此举得到了省、市宣传、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5月11日,奥运圣火在福州传递,台江作为一个站点,途经路线最长,参加人数最多,而其中参与活动和观看的青少年占了三分之二以上,由于先期宣传教育到位,使整个传递工作既热烈又有序,充分展示了台江青少年的文明素质和良好形象。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台江区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捐款,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迄今为止,全区各中小学生及教师已向灾区捐款达150万元之多,约占全区已收捐款的三分之一以上。台江区教育艺术团的学生们还赶排了一场以抗震救灾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在全区“5.18”赈灾专场晚会上演出,博得在场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当场募集救灾款项达300多万元。
三、形成合力。按照省、市文明委的统一部署,区委文明办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全区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区关工委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关爱工作团”。其中仅07年,就组织老干部报告团为全区青少年作了近60场的专场报告,受教育人数达3万人次以上。发动“五老”人员与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结对子,建立“关爱卡”和“爱心档案”,开展“老少共建”、“大手牵小手”、“一帮一”或“多帮一”活动,其经验在全省、全市得到推广。
区政法系统结合“平安台江”建设,选派了一批优秀干警到全区40多所中学、小学、幼儿园担任综治副校长,为学生上法制课,维护学校及校园周边秩序,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治安保障。
区文化部门自2007年以来,没收并销毁了非法音像制品和计算机软件近10万件。还聘请了部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中小学教师为网吧业经营场所监督员,参与网吧业的监管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团区委与公安分局、法院、劳动局等职能部门联合创办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青少年维权岗”和青少年法庭,在部分社区内设立“维权联系点”,受理青少年的来信来访,协助调查处理侵害青少年权益的案件。目前已有三个被列入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一、强化领导。区委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区委文明办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各街道及相关部门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全区73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由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组成的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实施了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联席会制度,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注意发挥老同志的作用,成立了由原区级老领导、离退休老干部为骨干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依托区教师进修校,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会”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编印了《台江区家庭教育(参考教材)》;依托吴熙中医院成立了由众多省、市专家组成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从07年下半年成立至今,已接受青少年各种心理咨询近500人次。
二、创新载体。从2006年开始,台江区即大力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一二四六”工程:“一网”即绿色网吧,目前台江区已投入30万元在宁化社区和长汀社区建成了两个青少年“绿色网吧”。“两会”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会和未成年人教育联席会。“四史”即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中,突出区史、街史、校史、英烈史的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爱乡,从小立志报效祖国、造福桑梓的热情。“六个基地”即双虹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台二小、十五中的“诚信教育基地”、台六小的“科普教育基地”、台江民俗馆的“乡土教育基地”、各中小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以及正在筹建中的“青少年文体活动基地”。
在教育内容上,突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以“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区启动了“学会感恩、共创和谐”、“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争创‘五星’少年”以及“争当文明礼仪小使者”等系列活动;组织编印了《台江区中小学生礼仪常规》,通过班团队会等形式开展宣讲,同时还举办了学校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为增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台江区教育局还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德育工作实效性大讨论”活动。制订了“台江区中小学德育工作量化评估细则”,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学校德育工作量化管理,促进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在工作中,注意把握时机、扩展领域,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进行有效引导。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台江区迅速在全区各学校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推进十七大精神进校园,并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组织编写了包括小学初级、中级、高级和中学生适用的《党的十七大精神教育读本》系列丛书,要求各校安排一定的课时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此举得到了省、市宣传、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5月11日,奥运圣火在福州传递,台江作为一个站点,途经路线最长,参加人数最多,而其中参与活动和观看的青少年占了三分之二以上,由于先期宣传教育到位,使整个传递工作既热烈又有序,充分展示了台江青少年的文明素质和良好形象。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台江区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捐款,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迄今为止,全区各中小学生及教师已向灾区捐款达150万元之多,约占全区已收捐款的三分之一以上。台江区教育艺术团的学生们还赶排了一场以抗震救灾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在全区“5.18”赈灾专场晚会上演出,博得在场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当场募集救灾款项达300多万元。
三、形成合力。按照省、市文明委的统一部署,区委文明办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全区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区关工委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关爱工作团”。其中仅07年,就组织老干部报告团为全区青少年作了近60场的专场报告,受教育人数达3万人次以上。发动“五老”人员与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结对子,建立“关爱卡”和“爱心档案”,开展“老少共建”、“大手牵小手”、“一帮一”或“多帮一”活动,其经验在全省、全市得到推广。
区政法系统结合“平安台江”建设,选派了一批优秀干警到全区40多所中学、小学、幼儿园担任综治副校长,为学生上法制课,维护学校及校园周边秩序,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治安保障。
区文化部门自2007年以来,没收并销毁了非法音像制品和计算机软件近10万件。还聘请了部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中小学教师为网吧业经营场所监督员,参与网吧业的监管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团区委与公安分局、法院、劳动局等职能部门联合创办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青少年维权岗”和青少年法庭,在部分社区内设立“维权联系点”,受理青少年的来信来访,协助调查处理侵害青少年权益的案件。目前已有三个被列入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作者:林 泓 责任编辑:肖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