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理论动态 >> 全国各地学习动态 >> 正文

坚守在大山里的教师崔时文

2009-09-13 10:46:38
      崔时文,1992年毕业于福州师范学校,毕业后赴晋安区日溪乡梓山小学任教,2005年学校撤并后,调配到日溪中心小学任教。他主动申请参加 “城乡帮扶”计划,2008年10月作为晋安区“师德师风”巡回演讲团成员作巡回演讲。先后获得晋安区首届“十佳班主任”、福建福海文教基金会第十四届“园丁”奖等荣誉。今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农村教师。
      梓山在哪里?相信许多福州本地人都不知道。对于崔老师而言,那却是一个无比熟悉的地方。被重重山坳包围着,多年来只有一条晴天才能通行、被村民戏称为“太阳路”的道路。与城市相比,梓山仿佛就是“原始森林”,缺水缺电,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连吃上新鲜的鱼肉都是奢侈。崔老师1992年到那里的时候,校舍还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墙壁有硕大的缝隙,课桌东倒西歪,破败不堪。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没有网络,甚至连电话都没有,日夜陪伴他的只有空荡荡的山村和无尽的黑夜。近20年来,崔时文,这个只身带着十多个孩子的乡村教师,孤独地坚守在大山里。
      崔老师坦诚,刚开始是带着情绪上班的。可是上班第一天发生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第一天上课时,有个女生突然晕倒,崔老师背着这个女生跑了一公里山路到赤脚医生那里诊断。医生说是因为饥饿过度导致血糖过低而晕倒。没想到喝了点糖开水之后,女学生醒来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们回去上课吧”。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他也是从山里走出来的,深知山里孩子求学的不易,于是他决定静下心来,好好地教育这些学生。
      由于地处深山,学校条件很差: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厕所,教育经费紧缺,除了课本和粉笔,连参考书都买不上。老师们来到学校后都待不了几天,纷纷申请调离了这里。到最后,学校只剩下崔老师一位老师,变成了单人校。全校只有十多个学生,他身兼数职,既是校长又是炊事员,既是老师又是保姆。修理课桌椅,制作扫把和畚斗,清除杂草,学校里里外外的事情都得一个人干,有时一个月都吃不上一顿新鲜肉。崔老师说,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放学后的那种孤独与寂寞。学生一下课回家,他就变成了“哑巴”,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只有柴油灯陪伴着他。“完全是一种信念在支撑着自己”,虽然山里学生少,可是现在能帮助他们走出大山,将来就会有更多人走出大山。(中共晋安区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肖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