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改造项目(一期)进展顺利
2010-03-27 10:00:50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地处八一七中轴线南瑞,东至梅坞路,西至南区水厂、陈靖姑祈雨处,南至麦园路、爱国路,北至仓前路(紧临闽江),总占地面积约348亩。片区内现状旧屋较多,多为土木、砖混结构的棚屋,阴暗潮湿,居住条件十分困难。受地势影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群众在交通、日常生活方面极为不便。一些上百年的近代建筑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需要下大力气修复。随着福州城市规模的不断壮大,城市建筑品味的不断提升,烟台山区域内的破旧建筑与闽江两岸的建筑风格极不相衬,为此,保护和改造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就成为政府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改造项目是政府“还山于民”、恢复烟台山历史风貌和优良景观的保护性改造工程,修复与改造并举,是一项保障居住安全、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位的民生工程。并列入2010年福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修复改造后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将成为一个集旅游、文化、商贸、休闲于一体的社会公益项目。
春节前仓山区政府组织人员对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内居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居民都希望搬迁改善居住条件。该项目由仓山区国有资产营运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办理了规划选址、立项、土地报批等手续,一期项目选址面积38.2亩,涉迁343户、4.2万平方米。市房管局于2月24日在烟台山公园召开了动迁听证会,动迁令3月5日下达,于3月15日正式进场动迁。为做好该项目动迁工作,仓山区委、区政府从区直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个10个工作组,深入住户开展宣传动员工作,针对拆迁安置补偿等相关政策积极为群众答疑解惑,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3月14日,指挥部安排了10部大巴组织涉迁群众到福湾新城、台山小区、南二环景观安置地(润华山庄附近)和南江滨8号地(临江新天地)现场看安置房,约有400名涉迁群众前来看安置房源,群众普遍反映安置地点环境优美、适宜居住,拆迁政策比较优惠、让利于民,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仅在动迁宣传动员期内就有10户拆迁户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截止3月24日,仅9天就签订拆迁协议153户,占总户数的44%,并完成搬迁128户。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保护将纳入名城整体发展战略的层面进行通盘考虑,结合福州传统中轴线保护和福州滨水空间的发展形成整体功能互动互补的独特区域,并通过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特色保护提升福州城市形象,促进古城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将依法保护好风貌区内现存的空间格局。加大对街道绿地、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物质文化遗存以及口述、传统工艺、地方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使其成为福州城市发展的见证。此外,项目还将突出十九世纪的中西历史文化合壁的建筑特色,适当增加文化小品、娱乐项目,丰富烟台山人文景观内容。为此,指挥部组织成立烟台山文物保护普查小组,邀请文物专家对一期项目范围内的文物古迹进行了全面细致普查。经过普查,一期项目内无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但在普查过程中发现罗氏宗祠、玉林山馆等多处古民居或近现代建筑。拟将这些建筑上报省、市文物评定部门对其进行等级评定,视其历史文化价值决定是否予以保留。对于保留的文物,将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采取四种方式予以保护:一是原地修复;二是就近迁建;三是异地迁建;四是图片、影像保存。(中共仓山区委宣传部供稿)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改造项目是政府“还山于民”、恢复烟台山历史风貌和优良景观的保护性改造工程,修复与改造并举,是一项保障居住安全、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位的民生工程。并列入2010年福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修复改造后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将成为一个集旅游、文化、商贸、休闲于一体的社会公益项目。
春节前仓山区政府组织人员对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内居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居民都希望搬迁改善居住条件。该项目由仓山区国有资产营运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办理了规划选址、立项、土地报批等手续,一期项目选址面积38.2亩,涉迁343户、4.2万平方米。市房管局于2月24日在烟台山公园召开了动迁听证会,动迁令3月5日下达,于3月15日正式进场动迁。为做好该项目动迁工作,仓山区委、区政府从区直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个10个工作组,深入住户开展宣传动员工作,针对拆迁安置补偿等相关政策积极为群众答疑解惑,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3月14日,指挥部安排了10部大巴组织涉迁群众到福湾新城、台山小区、南二环景观安置地(润华山庄附近)和南江滨8号地(临江新天地)现场看安置房,约有400名涉迁群众前来看安置房源,群众普遍反映安置地点环境优美、适宜居住,拆迁政策比较优惠、让利于民,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仅在动迁宣传动员期内就有10户拆迁户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截止3月24日,仅9天就签订拆迁协议153户,占总户数的44%,并完成搬迁128户。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保护将纳入名城整体发展战略的层面进行通盘考虑,结合福州传统中轴线保护和福州滨水空间的发展形成整体功能互动互补的独特区域,并通过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特色保护提升福州城市形象,促进古城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将依法保护好风貌区内现存的空间格局。加大对街道绿地、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物质文化遗存以及口述、传统工艺、地方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使其成为福州城市发展的见证。此外,项目还将突出十九世纪的中西历史文化合壁的建筑特色,适当增加文化小品、娱乐项目,丰富烟台山人文景观内容。为此,指挥部组织成立烟台山文物保护普查小组,邀请文物专家对一期项目范围内的文物古迹进行了全面细致普查。经过普查,一期项目内无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但在普查过程中发现罗氏宗祠、玉林山馆等多处古民居或近现代建筑。拟将这些建筑上报省、市文物评定部门对其进行等级评定,视其历史文化价值决定是否予以保留。对于保留的文物,将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采取四种方式予以保护:一是原地修复;二是就近迁建;三是异地迁建;四是图片、影像保存。(中共仓山区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肖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