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服务促党建 创先争优共和谐
仓山区金洲社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温馨、爱我金洲、共创一流”的社区精神,努力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实效。创建了环境优美、安全文明、服务一流的和谐社区。社区先后获得团中央五四红旗团支部、省示范社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各种荣誉称号21个。
一、实现“三个转变”,打造服务社区新党建
金洲社区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南进”战略以来在金山新区成立的第一个社区,社区党组织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出发点,充分发挥核心作用,从抓“三个转变”入手,着力打造服务型社区党建。
(一)创新服务理念,推动社区党建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坚持“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着重抓服务功能的“三个延伸”:向党员延伸,向社区延伸,向物业延伸。社区以居民服务中心为服务主阵地,着力打造三个中心,即党员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中心设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市民学校等近12个功能站(室),为社区居民服务、流动党员管理、居民娱乐活动提供平台。直接为社区群众提供简捷、便利的服务。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居民代表座谈会,及时将居民群众意见建议反映给物业公司,督促物业公司尽快解决居民的合理诉求,规范物业管理服务。社区成立以来共帮助解决小区矛盾纠纷32起,特别是今年,党总支、居委会协助小区物业整改小区的安防消防设施、督促物业及时清理乱堆放、修剪影响车辆进出的绿化树等,促进和谐小区的建设。
(二)整合辖区资源,推动社区服务由单体化向网络化转变。社区依托辖区内共建单位多、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做好共建工作,整合资源,改变过去社区服务单一性、无连续性的特点,建立了网络化、经常化的服务机制。先后与福建师大生物工程系和社会学系、闽江学院、市人才市场、新华图书城、福州三中金山校区、仓山法院金山法庭、福州空军医院等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与辖区的商户签订承诺书。每年与各共建单位分别开展一两场法律讲座、捐赠图书、免费义诊、扶贫助困、环保卫生、空巢老人服务等多种服务活动,丰富了社区的服务内容。联合工商所与辖区的酒店、超市等商户签订承诺书,倡导诚信服务,评选诚信示范店、党员诚信示范店等,提高商户诚信经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社区的服务内涵,形成以社区党总支为牵头,共建单位、商家商户联动,各共建单位党组织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大服务概念。
(三)健全组织设置,推动社区党建向区域性党建转变。为进一步加强对服务型党建的组织领导,党总支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逐步建立了“党员经常受教育、党员帮扶困难群众、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四个方面的长效机制,开展了系列党员教育活动,在组织设置上着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每个小区成立党小组。随着社区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的凝聚力不断加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目前社区共有直属党员64名,社区及时设立6个党小组,使党组织机构分散到各个小区,党建工作延伸至社区的每个角落,既在服务中树立了党员形象,又在服务中密切党组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建立共建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构筑社区党建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定期召开联席会,共同研究社区建设工作,打造区域性党建平台,着重解决社区与企业单位党组织力量得不到有效凝合,解决物业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空档,指导帮助在职党员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培育“三种载体”,构建文化服务新阵地。
社区党总支根据新时期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载体,构建文化阵地,激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先进的文化陶冶人、熏陶人。
(一)以群体文化凝聚人。为了使文化生活能真正吸引居民参加,社区成立了社区文体服务队,专门负责社区文化活动的规划、协调和组织。根据社区成员各年龄段的喜好,建立了有120多名居民组成的社区文化活动骨干队伍,还成立了由群艺馆老师、地方文艺骨干、党员骨干等15人组成的社区文化指导小组,指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各项文化活动。在文化骨干的带动下,建立扇子舞队、健身队、戏曲队、腰鼓队等文体团队,其中的扇子舞队、腰鼓队深受居民喜欢,他们都踊跃参加活动。
(二)以广场文化吸引人。社区党组织还积极支持群众性“榕城激情广场”文娱活动,认真打造特色榕城广场社区文化阵地。与辖区单位联合开展了“金秋之韵”、“和谐金洲”等为主题的文化教育活动,以及“同喜同乐,共建温馨家园迎春联欢会”、“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大型文化活动。举办居民厨艺大赛、社区运动会、“法律进社区”文艺演出、“欢乐社区庆六一”活动、“我爱金山”少儿书画比赛等活动。根据社区特点,成功举办了社区居民“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竞赛”和“告别陋习、远离毒品”等文化活动,通过活动为居民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广大社区成员从陌生到熟悉,从疏远到亲近,达到了相识、相知、相融的目的,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以邻里文化融合人。为了实现社区成员之间的深层次融合,社区积极参与了福州市举办了“邻里节”活动。社区举办了以“邻里情深话文明”“关爱身边的空巢老人”等为主题的社区邻里节,并开展了“我的邻居”征文比赛、评选“好邻里”等活动,营造了温馨和谐的邻里气氛。社区还评出了“关爱之星”、“奉献之星”、“学习之星”、“藏书之星”、“邻里之星”,拉近了居民之间的感情,在社区居民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构建了邻里情更浓的新型邻里文化活动,使社区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文明。社区送选的邻里节节目还参加了市电视台的演出。
二、突出“三个结合”,建立长效服务新机制
社区在抓好服务的同时,坚持长效机制建设,完善造血功能,建立完善保障机制,保证社区服务长效运行。
(一)无偿服务与低偿服务相结合。依托服务中心,以无偿服务为主,提高居民参与热情,以低偿服务为辅,建立自我造血功能。社区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目前共藏书近六千多册),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开办无偿服务项目,如党员义务辅导、环保护绿、助老助残等。开办低偿服务项目,如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服务中心坚持无偿与有偿、低偿相结合,尽可能为居民群众提供只收成本性质的廉价服务。
(二)协约服务与跟踪反馈相结合。为确保服务质量,党员服务中心与协约单位签订了协议,就服务的项目、类别、收费标准、服务质量等内容进行明确,并建立服务质量跟踪反馈机制。通过电话及时了解群众反应,做好信息反馈。根据党员群众反馈的情况,社区服务中心解除少数收费较高、服务质量较差的协约单位3家,重新引进5家单位,确保社区居民服务中心的长效运作。社区党总支每年与工商局联合对辖区内的商户进行“诚信店”的评选活动,引导商户诚信经营。为加强对商户的监督,社区党总支还联系工商局将12315维权点设在党员服务中心,及时接受群众的投诉建议,为辖区居民提供高质量“衣食住行”服务。
(三)志愿服务与机制保障相结合。社区党总支内引外联,积极倡导有志青年参加社区建设,近年来共组建了宣传教育、帮困资助、就业帮扶、法律援助、治安巡逻、医疗卫生等9支志愿者服务队。在组建服务队的同时,抓好机制保障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制定表彰激励政策;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培训机制。开展对社区志愿者服务前和服务中的培训,把工作需要和志愿者自身愿望结合起来,讲授工作技能与方法,提高志愿者的素养和能力;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争取党政部门的支持,为社区志愿服务经费保障,确保志愿者服务长效运作。
然社区党总支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不少荣誉,但在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新建封闭式小区居民中党员同志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不强,多为外地购房的年青人,早出晚归的多,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差;社区的服务项目仍然偏少,服务覆盖率偏低,无法全面满足辖区内党员与居民的要求;社区居民邻里间守望相助的良好风气尚未形成。由于购房的居民来自各地,互相间缺少沟通的平台,虽然党总支、居委会举办的各项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但离守望相助的融洽氛围还有差距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社区党总支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员干部管理,健全党建各项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扩展服务项目,为构建和谐文明的社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