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动态与工作信息
(2012年第11期)
【“走转改”专题情况通报 (三)】
泉州市委讲师团:
明确三项要求 十措并举推进“走转改”
按照2012年全省党委讲师团团长会议的要求,泉州市委讲师团把贯彻中宣部和省委、市委关于社科理论界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精神、部署做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认真动员组织,精心部署安排步骤和保障措施。针对机关干部职工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习惯于用事务主义的思维想问题、办事情,终日勤勤勉勉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多,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论创新需求等问题,泉州市委讲师团坚持把开展“走转改”活动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等活动载体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活动形式,十措并举,扎实、务实推进“走转改”,认真改进工作作风,努力让基层和群众感到活动实效。
一、制定一份活动方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分解任务,建立工作责任机制,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确保活动成效;成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和“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团综合科,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落实。二、联系一个社区。从城区结合部的社区中筛选确定丰泽区清源街道普明社区作为联系社区,召开工作座谈会,与社区党员干部谋思路、出主意、议发展,共同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三、进驻一家企业。选择确定泉州海日星艺品公司作为企业联系点,与公司领导共同探讨当前民企“二次创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并以此为调查点开展传统产业转型与文化创意产业调查。四、调研一个乡村。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庆宗带队,深入到挂点村南安市梅山镇格内村开展调研活动,并将该村纳入2012年泉州市25个村庄环境整治综合试点,争取有关部门安排配套建设资金上百万元。五、体验一个基层单位。与泉州市边检站建立常态交流机制,深入该单位体验基层工作,定期举办宣传干事座谈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总结经验做法,进一步增强联系了解,促进双方工作的共同发展。六、帮扶一个困难户。从挂钩村南安市梅山镇格内村中确定一户困难户,深入走访慰问,确定实行长期跟踪扶助。七、选派一批干部挂职锻炼。坚持“推出去”和“调进来”相结合,先后推荐一批党员干部到南安市石井镇党委、市委创先争优办公室宣传组、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市委文明办志愿者指导中心等挂职学习。同时,从鲤城区、丰泽区、德化县借调三位基层干部到市团锻炼学习,通过干部交流,密切与基层的信息与业务交流联系。八、召开一次全市讲师团系统工作座谈会。于6月份召开全市讲师团系统工作座谈会,认真听取各业余讲师团的汇报和建议,总结交流全市讲师团系统工作情况。九、针对一个专题开展深入调研。与南安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展《南安市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深入南安市各有关村居开展“一地一色、一村一品”的特色农村文化活动的实地考察调研和理论报告分析,旨在为全省乃至全国加强基层农村文化建设能够提供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调查样本和农村文化建设范例,使更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所参照、有所借鉴、有所启发。十、组织全市业余讲师团开展一个专项宣讲活动。以“喜迎党的十八大”为主题主线,派出教训骨干深入基层业余讲师团,指导、协调各县(市、区)业余讲师团,深入机关、企业、部队、学校、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广泛开展上千场“理论进基层”宣讲活动,帮助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刻领会中央方针政策和省市党代会精神,进一步统一了党员干部群众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任务的认识,为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在上半年的“走转改”活动中,泉州市委讲师团强调加强对活动督促指导,活动领导小组采取实地调研、查看资料等方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协调处理,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强调“扎实、务实”、务求实效,并提出三点明确的具体要求。一是“走基层”重在工作落实。给基层群众送去党的方针政策,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进机关、进基层、进课堂”,是党委讲师团的一个重要工作任务,走访调研、挂钩联系、结对帮扶等走基层活动,首先必须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诚意与温暖,以良好工作风貌赢得基层和群众的尊重信赖,但同时必须把落实理论进基层作为首要任务。结对帮扶,一定要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做好理论帮扶、思想帮扶。二是“转作风”重在观念更新。党委讲师团工作归根到底是群众工作,必须始终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一定要锤炼思想品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基层观念,重视接受群众路线再教育,虚心向群众学习,多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宣传和研究工作能力。三是“改文风”重在宣讲成效。党委讲师团工作者到基层一线,一定要立足于了解国情、省情、市情,深刻体察民情,在走基层中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理论宣传研究奠定基础,把“改文风”落实为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宣传群众,以对群众的满腔热情去服务群众,用群众身边的事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群众生动鲜活的语言讲解政策、普及理论,体现为实实在在的理论宣讲成效,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