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理论动态 >> 全国各地学习动态 >> 正文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会在人大举行

2017-09-25 10:14:07来源:光明日报

      9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会在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进入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期的中国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胡迺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志彪,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凤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张杰等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论坛第一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主持,刘元春致辞。

  张杰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进入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期的中国经济》。报告指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由要素粗放型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全面转变的发展阶段。现阶段,中国所面临的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既与要素粗放型增长模式密不可分,也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机制体制性阻碍,以及对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可持续增长所造成的诸多弱化效应密切相关。

  当前,中国新经济新动能正处于从量变逐步向质变转化的关键转折期,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临界点、爬坡期。报告认为,目前只强调创新并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的客观现实状况,仅仅在产业方面做文章也不行,依靠创新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才是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和基础所在。从中国经济发展当前所处的国内外复杂形势来看,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事实上已经成为化解和破除中国经济诸多矛盾和困局的突破口,是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目标的重要因素,对此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要打通创新->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实质上就是要打通创新、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通道,特别是要打通创新到产业这个关键环节。

  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促进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及所呈现的多样化特征;建议加快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机制为导向的法治体系改革和建设。报告同时建议,针对中国加快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所需多层次人才体系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核心问题,要加快构建与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相匹配的现代人才体系。

  发布会第二单元由刘凤良主持,与会专家与嘉宾就中国宏观经济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责任编辑: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