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理论动态 >> 全国各地学习动态 >> 正文

“中国进入新时代——学习党的十九大”专题报告会清华开讲

2017-11-06 11:35:22来源:光明网

     10月27日晚,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第212讲在大礼堂隆重开讲。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鞍钢作了主题为“中国进入新时代——学习党的十九大”的专题报告,清华大学学生党团支部、辅导员、学生骨干等80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学堂在线”对本场讲座进行了线上直播。

      报告会伊始,胡鞍钢从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关注党的十九大切入,指出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需要新思想,需要新定位,需要大战略,需要大历史观,需要创造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十九大报告全面系统地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是一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纲领性文件。

  胡鞍钢指出,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与开篇之作。“这个宣言告诉我们中国进入新时代,这是强国时代,这是创新时代,这是伟大复兴的时代,也将是中国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时代。”

紧接着,胡鞍钢从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中国现代化战略“两步走”)、新贡献等角度展开整个报告。

  如何认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胡鞍钢在全面对比了中美两国的就业人口、劳动生产率、经济科技实力之后,从全面创新时代、世界强国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等五个层面全面阐释了新时代的内涵。并特别强调指出,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恰逢其时。

  随后,胡鞍钢详细解读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新特征,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并表示现代化带来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他说:“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核心问题仍然是、始终是以全体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谈及新思想,胡鞍钢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基于新时代的判断,必然产生新理论、新思想。”他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是重大的理论、思想创新,需要认真学习把握。

  同时,胡鞍钢着重解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他指出,人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以人民为中心,是实实在在的,是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覆盖到全体人民的。因此,就需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胡鞍钢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怎样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路径?”这一设问引入,全面解读了“新目标”。他说:“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胡鞍钢详细分析了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的总目标的六个方面的主要目标,即建成民富国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社会主义民主现代化国家、建成中国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更加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对人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就建成对人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这一目标,胡鞍钢又从和平贡献、经济贡献、创新贡献、绿色贡献、文化贡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知识的贡献等六个方面作了具体说明。

  报告会结束后,胡鞍钢就现场听众感兴趣的若干问题作了回答,并以“从现在起到2035年以及本世纪中叶,我能做出什么贡献?”这一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并鼓励说:“大家身处黄金时代,正当黄金年龄,进入黄金大学,进行黄金投资,理应珍惜‘天时、地利、人和’,做到有所位,有所为,有所作为,为祖国作出‘黄金贡献’!”

作者:王贤臻 责任编辑: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