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建设
2008-08-03 21:45:12
2007-2008学年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促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方面、和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新的成效。
一、坚持不懈地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
在抓好常规政治业务学习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院、部组织的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和培训,并积极鼓励教师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提高。
首先,自觉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教研室结合《基础》《概论》课师资培训和假期末的集体备课,研读、讨论胡锦涛同志“6.25讲话”,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力求将“6.25讲话”精神有机地溶入教学。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教研室及时组织教师收看电视转播、学习十七大报告和有关文件精神,在“两课”教师队伍中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十七大报告”精神的热潮,组织教师深入研读党的十七大报告,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在集体备课中认真研讨十七大精神的“三进”工作,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两课”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的学习培训,力求学的早一些,学的深一些,学的透一些。我室的吴发水副教授不仅参加市委讲师团安排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活动,而且还专门为教研室做了多次学习辅导。教师们还分头积极收集党的十七大的有关资料、图片等,努力推进十七大精神的“三进”工作。
其次,“两课”教师队伍特别是党员教师队伍始终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加强自身修养的自觉行动。“两课”教师队伍特别是党员教师队伍不论是在抗洪抢险(07、8)、防洪备汛(08、5)等突击行动中、还是日常的师德师风建设中,都始终表现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如:“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两课”教师队伍迅速作出反应,立即在“两课”QQ群和公共基础部QQ群中呼吁关注灾区,为灾区人民作点事情,随后,在当周的教学例会上,教师们即于会前自发提议并踊跃为灾区捐款。在院党委组织的党员特别党费交纳活动中,我室的教师党员表现了高度的自觉。
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活动中,“两课”教师积极探索,努力改进“两课”教学,在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中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为“两课”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为高质量地开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服务。
本学年,基地进一步加强了教研工作,充分发挥“优势团队”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重点、难点研讨,强化“说课”环节,集中学习、交流、讨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加强了对各系新生基本情况的调研、进一步研究了“两课”教学与团学活动的协调问题,多渠道、多形式交流教学体会,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学期吴发水老师还专门为福州市属高校的“两课”教师队伍开了一次公开课,受到了与会教师和市教工委、市教育局领导的广泛好评。
本学年,基地完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院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的申报工作。
其次,努力研究和探索在我院“两课”目前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全面、有机地渗透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三、积极探索和开拓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新途径
深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系统性既表现在“三进”内容的系统性、“三进”环境的系统性上,又表现在“三进”过程的系统性上。因此,深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除了高度重视主渠道和主阵地建设之外,学院党委还高度重视多渠道和多阵地的建设,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网络和体系。
首先,我们坚持在抓理论社团上下功夫。任何有效的教育,都包括教育与自我教育两个内在统一的过程。基地十分重视学生理论社团的建设,加强了对学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的指导,研究会在组织引导我院学生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坚持在抓社会实践上下功夫。主要有:1、通过团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实践服务团、宣讲团。支持学生到社区、企业和村镇中宣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通过教学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社会实践活动成绩占“两课”课程学习总成绩的30%-50%,从制度、条件和环境等方面保证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3、通过学生工作队伍,在专业实习、军事训练、劳动、勤工助学、及其他社会服务活动中有机渗透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
再次,坚持在抓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渗透性上下功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要让学生把自己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弄透彻、弄明白,做到“入耳”、“入心” 、“入脑”,还必须在各类学科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渗透上狠下功夫。因此,基地重视探索在我院现行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中,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观点与各门课程的学科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同时,“两课”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特别是鼓励学生阅读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之人物传记,以增强“三进”工作的高度、深度和厚度。
第四,坚持在抓大学生公寓理论学习阵地上下工夫。
第五、坚持在抓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主要有: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电视、网络、橱窗等舆论阵地,营造大学生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氛围环境;使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不断加强校园精神和校园环境建设,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于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和体育活动中。
四、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邓小平理论研究工作
基地在服务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科研工作。
2007-2008学年完成论文12篇,其中,与基地建设直接相关的论文有《关于“两课”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关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思考》等6篇。
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还通过积极申报研究课题来加强理论研究,2008年度申报市委宣传部课题两项。
今后,我们将加强课题申报的研究工作,争取在课题申报方面有新的进展。
责任编辑:肖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