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求发展 以人为本促和谐
2008-11-12 17:06:12
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正值我校8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如火如荼展开,又逢温家宝总理、刘云山部长在百忙中给我校批示、复信,勉励我校师生发扬光荣传统,取得更大进步。适逢其时,恭逢其盛,全校上下欢欣鼓舞,激情振奋、沉浸在欢乐自豪的海洋中,这是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对我校师生的极大关怀和殷切期望。学校党总支趁热打铁,把握机遇,结合实际,组织学习和讨论党的十七大精神,掀起理论学习的高潮,并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中央领导的指示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延安中学。现将我们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境界,增强党性,把理论学习教育作为总揽学校工作的指南
我校党总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党员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理论学习为重要载体,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重点,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是加强领导,深入学习。按照省市区上级党委的要求,学校领导带头,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校长为学习活动责任人的领导小组,深入认真学习研讨党建理论有关材料,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着力在提高理论水平、掌握思想方法上下功夫。从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出发,努力改进工作,充分发挥新时期党的工作职能——“总览全局,建设队伍,发展民主,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进一步提高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所要求的领导水平。我们以思想讨论为重要抓手,坚持实事求是,推进组织生活内容、载体、方式方法的创新,不断提升党组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切实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学校党总支还通过召开教代会、研讨会、座谈会、教工大会等多种形式沟通思想,征求意见,紧密结合师生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多办实事,办好实事,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与时俱新,明知践行。思想是行动的先驱,学校建立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做到务本求实,注重改革,督促检查,用理论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增强党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求时间上有保证,内容上有计划,过程中有记录,行动上有反思。根据学习制度,总支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在内容上,做到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包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新党章,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总支密切关注国内外各种时事动态,灵活调整学习内容,与时俱新,及时将新人物、新事件、新思想传递给党员。在形式上,做到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正规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总支每月组织全体党员集中进行学习两次,组织学习理论以及有关文件,学习有重点;学校经常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党员的学习质量,请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校总支始终高擎“弘扬延安精神”大旗,多年来坚持开展“红色之旅”系列活动不间断,带领党员到延安、古田、韶山、井冈山等地追寻先烈足迹,传承革命精神。近年来,邓拓纪念馆、省革命博物馆等我市德育基地都留下了我校党员的足迹和思考,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他们更深入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在方法上,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目标上着眼于提高党员的政治水平,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党总支要求党员定期对照《福州延安中学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具体要求》,检查自己的言行,不断强化党员意识,使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体现先进性,用自己的行动真正体现我校“向我看齐,敢为师范!”的党员口号,展现新一代延安人的精神风貌。
三是党团携手,葆先共进。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学校党总支坚持以党带团,他们“带思想、带组织、带作风、带班子和队伍”,每年举办团干培训班、坚持团建创新、开展各种内涵丰富的素质训练。带领团员学团章、学理论,把“党建带团建,党风带团风”写进“党员保先进”工作规划,并派总支宣传委员蔡叶涛同志任共青团指导员。
学校党总支在“校创先进、党保先进”的大旗下,推出了“团员争先进”的活动,唱响了加强对广大青年团员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学校党团组织以“团旗召唤我,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带领广大青年团员学先、赶先、争先、创先,为团旗增辉,为事业添彩。为了让更多学生较早地、系统地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学校党组织在团章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扩建了业余团校,在高中成立了党章学习小组,使这项构建共产主义理想大厦的奠基工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团员争先活动的一个前沿阵地,成为青年学生渴望进步的一个学习场所。尤其党的十七大以来,学校党总支书记以及一些优秀党员更是经常深入团校,给团校党章学习小组上课,积极实施后备军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拉近青年和党的距离。
二、突出实践,注重实效,把理论学习宣传向全体师生员工普及延伸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开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积极组织教工政治学习活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师德规范”,学习“延安精神”、井岗山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使教工在理论方面打下基础,并以学习理论为重要依据,用理论指导组织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如何应用学到的理论认识来研究和说明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爱岗敬业的自觉性。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总支还在全体党员和教师中开展反思活动,提炼教育教学感悟,撰写个人教育格言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校园”格言,以无声的格言规范教师的行为,鞭策教师不断进取。在强调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背景下,教育改革与发展更加重视对教师的关注,只有教师自身发展了,进步了,才能更多、更好地参与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我校通过抓学习型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以辨析为着眼点,以课例、案例为载体,以创新为主线,重在辨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时学习研究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研究理论时回头看实践,用理论指导教学。在辨清二者关系中,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又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给教师创造充分学习的机会。每月为教师推荐党建理论、教育教育理论等好文章,每学期为教师推荐好书,定期给教师发放购书卡,图书馆、阅览室选购大量图书、刊物,开展“读书沙龙”、“教师论坛”等活动。除了通常的“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上课、座谈、研讨,“走出去”——参加各级专业研讨会,还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支持性“学习平台”——专家工作室、名师课堂和青年课题组。这些活动,扩展、提升、焕发教师的精神品质、人文情怀、境界修养,有力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优化。
三、解放思想,以人为本,把理论创新与构建和谐校园相结合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德育为先,素质为要,师资为本的办学思路,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从而孕育出了一种“以高质量的德育投入,求得高质量的智育产出的“办学特色”。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结晶体,是对中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最好教材,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教材的内核是具有永恒魅力的,但教育的形式则必须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所有的学生体会到延安精神的魅力,才能将延安精神转化为自己前行的内动力。学校确立了以传承延安精神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在工作中坚持不懈地把延安精神为红线的德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实践、科研等多个环节中,提出了弘扬延安精神的系列口号,编写《弘扬延安精神》校本教材,我们独辟蹊径,推出了形成文化的德育、追求体验的德育、自我完善的德育、注重互动的德育等一系列新时期德育工作新理念,在全新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弘扬延安精神”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高尚的价值取向、良好的品行操守和健康的心态,为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贡献力量。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通过课堂主渠道、广播、宣传栏等途径向学生广泛宣传十七大的精神,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进一步理解十七大精神,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使十七大精神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多样化中求和谐,在形成特色中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付诸行动的又一体会。为此,我校致力构建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校园通过环境建设、课堂主渠道、课内外活动等培育了文明、团结、勤奋、严谨的校风,构建了平等、信任、友爱、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形成了“做延安人,铸延安魂”的校园文化,在这样和谐的校园环境中,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具有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追一流,求卓越,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研究新理论,特别是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动我校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四有新人。
一、提高境界,增强党性,把理论学习教育作为总揽学校工作的指南
我校党总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党员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理论学习为重要载体,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重点,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是加强领导,深入学习。按照省市区上级党委的要求,学校领导带头,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校长为学习活动责任人的领导小组,深入认真学习研讨党建理论有关材料,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着力在提高理论水平、掌握思想方法上下功夫。从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出发,努力改进工作,充分发挥新时期党的工作职能——“总览全局,建设队伍,发展民主,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进一步提高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所要求的领导水平。我们以思想讨论为重要抓手,坚持实事求是,推进组织生活内容、载体、方式方法的创新,不断提升党组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切实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学校党总支还通过召开教代会、研讨会、座谈会、教工大会等多种形式沟通思想,征求意见,紧密结合师生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多办实事,办好实事,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与时俱新,明知践行。思想是行动的先驱,学校建立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做到务本求实,注重改革,督促检查,用理论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增强党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求时间上有保证,内容上有计划,过程中有记录,行动上有反思。根据学习制度,总支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在内容上,做到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包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新党章,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总支密切关注国内外各种时事动态,灵活调整学习内容,与时俱新,及时将新人物、新事件、新思想传递给党员。在形式上,做到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正规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总支每月组织全体党员集中进行学习两次,组织学习理论以及有关文件,学习有重点;学校经常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党员的学习质量,请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校总支始终高擎“弘扬延安精神”大旗,多年来坚持开展“红色之旅”系列活动不间断,带领党员到延安、古田、韶山、井冈山等地追寻先烈足迹,传承革命精神。近年来,邓拓纪念馆、省革命博物馆等我市德育基地都留下了我校党员的足迹和思考,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他们更深入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在方法上,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目标上着眼于提高党员的政治水平,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党总支要求党员定期对照《福州延安中学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具体要求》,检查自己的言行,不断强化党员意识,使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体现先进性,用自己的行动真正体现我校“向我看齐,敢为师范!”的党员口号,展现新一代延安人的精神风貌。
三是党团携手,葆先共进。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学校党总支坚持以党带团,他们“带思想、带组织、带作风、带班子和队伍”,每年举办团干培训班、坚持团建创新、开展各种内涵丰富的素质训练。带领团员学团章、学理论,把“党建带团建,党风带团风”写进“党员保先进”工作规划,并派总支宣传委员蔡叶涛同志任共青团指导员。
学校党总支在“校创先进、党保先进”的大旗下,推出了“团员争先进”的活动,唱响了加强对广大青年团员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学校党团组织以“团旗召唤我,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带领广大青年团员学先、赶先、争先、创先,为团旗增辉,为事业添彩。为了让更多学生较早地、系统地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学校党组织在团章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扩建了业余团校,在高中成立了党章学习小组,使这项构建共产主义理想大厦的奠基工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团员争先活动的一个前沿阵地,成为青年学生渴望进步的一个学习场所。尤其党的十七大以来,学校党总支书记以及一些优秀党员更是经常深入团校,给团校党章学习小组上课,积极实施后备军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拉近青年和党的距离。
二、突出实践,注重实效,把理论学习宣传向全体师生员工普及延伸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开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积极组织教工政治学习活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师德规范”,学习“延安精神”、井岗山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使教工在理论方面打下基础,并以学习理论为重要依据,用理论指导组织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如何应用学到的理论认识来研究和说明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爱岗敬业的自觉性。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总支还在全体党员和教师中开展反思活动,提炼教育教学感悟,撰写个人教育格言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校园”格言,以无声的格言规范教师的行为,鞭策教师不断进取。在强调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背景下,教育改革与发展更加重视对教师的关注,只有教师自身发展了,进步了,才能更多、更好地参与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我校通过抓学习型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以辨析为着眼点,以课例、案例为载体,以创新为主线,重在辨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时学习研究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研究理论时回头看实践,用理论指导教学。在辨清二者关系中,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又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给教师创造充分学习的机会。每月为教师推荐党建理论、教育教育理论等好文章,每学期为教师推荐好书,定期给教师发放购书卡,图书馆、阅览室选购大量图书、刊物,开展“读书沙龙”、“教师论坛”等活动。除了通常的“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上课、座谈、研讨,“走出去”——参加各级专业研讨会,还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支持性“学习平台”——专家工作室、名师课堂和青年课题组。这些活动,扩展、提升、焕发教师的精神品质、人文情怀、境界修养,有力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优化。
三、解放思想,以人为本,把理论创新与构建和谐校园相结合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德育为先,素质为要,师资为本的办学思路,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从而孕育出了一种“以高质量的德育投入,求得高质量的智育产出的“办学特色”。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结晶体,是对中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最好教材,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教材的内核是具有永恒魅力的,但教育的形式则必须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所有的学生体会到延安精神的魅力,才能将延安精神转化为自己前行的内动力。学校确立了以传承延安精神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在工作中坚持不懈地把延安精神为红线的德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实践、科研等多个环节中,提出了弘扬延安精神的系列口号,编写《弘扬延安精神》校本教材,我们独辟蹊径,推出了形成文化的德育、追求体验的德育、自我完善的德育、注重互动的德育等一系列新时期德育工作新理念,在全新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弘扬延安精神”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高尚的价值取向、良好的品行操守和健康的心态,为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贡献力量。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通过课堂主渠道、广播、宣传栏等途径向学生广泛宣传十七大的精神,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进一步理解十七大精神,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使十七大精神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多样化中求和谐,在形成特色中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付诸行动的又一体会。为此,我校致力构建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校园通过环境建设、课堂主渠道、课内外活动等培育了文明、团结、勤奋、严谨的校风,构建了平等、信任、友爱、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形成了“做延安人,铸延安魂”的校园文化,在这样和谐的校园环境中,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具有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追一流,求卓越,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研究新理论,特别是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动我校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四有新人。
作者:福州延安中学党总支 责任编辑:肖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