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先行,助推新农村建设
2008-11-12 16:56:49
福清市沙埔镇赤礁村位于福清市沙埔镇西南端,面积3.5平方公里,濒临兴化湾畔,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全村辖五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03户,人口5015人,旅外华侨353人。村党委下设四个党支部,村两委干部9人,有党员121人,村民代表60人。我村是一个传统农业及海产品养殖业为主的沿海渔村,主要从事滩涂海带、紫菜、海蛎水产养殖。从2004年开始,我村先后获得“福州市卫生村”、“福清市五星级党委”、“福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福建省卫生村”、“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福建省十佳重点示范村之一”等荣誉称号。
随着生产生活的一步步发展,我们深刻感受到理论指导的重要性。近几年,我村党委十分重视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被福清市委宣传部定为基层理论联系点以来,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工作的行为指南,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在理论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而推动我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又被福清市委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一、镇村联手,合力共建
理论联系点是在市委宣传部的业务指导和联系点主管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是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的结合点和辐射点,是理论工作者和基层群众互动交流的平台。凑巧的是,沙埔镇和赤礁村都是市委宣传部确定的首批22个理论联系点之一,为此,镇党委决定镇村联手,合力共建理论联系点。在市委宣传部理论科的指导下,我们村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我本人担任组长,村主任陈起禄担任联络员,并邀请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作为联系点的顾问。随后,我们按照市委宣传部的文件要求,把“十个有”学习制度(即 有机构、有计划(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每月有活动)、有考勤、有材料(学习内容)、有记录(包括学习记录和个人笔记)、有心得(每个理论联系点一年要写两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有典型经验、有座谈讨论、有检查评比和总结、有学习成效。)建立起来,并严格按照其要求开展工作。
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我们用科学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村干部的头脑,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维能力和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明辨能力。通过学习,我们的村“两委”干部提高了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还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二、“请进来,走出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为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们认识到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而实现生产发展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这既是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础。因此,几年来我们始终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学习重点,认真领会文件精神,从而积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为了使村民摆脱“农耕为主,土里刨食”为标志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村两委除了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邀请市委党校王承国老师来我村,和村民面对面讲解中央“三农”政策,使村民在理解上更加透彻。为了更加直接地了解现代农业和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先进经验,村两委与村民代表先后到江镜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连江县官坞村学习取经。去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我们还特地邀请了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干部到我村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让十七大精神进入每家每户,做到入脑入心。此外,为了抓好理论联系点建设,我们还积极寻求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帮助,并向其他先进联系点取经。去年11月,市委宣传部在海口岑兜村召开的现场观摩会,推广个别联系点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也积极派人参加,学习创建的宝贵经验。今年8月,市委宣传部召开联系点创建工作经验汇报会,总结全市基层理论联系点的创建经验,我村作为农村的典型代表也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我村大多数村民逐步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自愿把海滩1千多亩良田整理后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把主要精力投到“耕海牧洋”发展水产养殖的道路上来。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2亿元,比上年递增16%,村民人均收入达9600元,村财收入达150万元,使全村村民生活均达到并超过了小康水平,群众安居乐业,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三、抓创新,创特色
理论工作的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实践,归宿在群众。长期以来,基层的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工作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理论往往在理论工作者小圈子内循环多,真正在全社会中大循环少;理论工作浮在上边多,真正与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少;从理论到理论多,理论真正融入中心、融入经济、融入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少。而且还存在着理论宣传形式简单、方法陈旧,效果不好。就拿我们村来说,以往理论学习主要是一人念、大家听,然后议论议论,缺乏吸引力,致使人们对理论学习不愿意参加,理论学习材料不愿意看,理论辅导报告不愿意听。因此,我们也想利用市委宣传部将我们村列入全市理论联系点的契机,创新村委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宣传方式,从而加强学风建设。因此,我们除了在村宣传栏上增设版面,用于先进理论知识宣传外,还把学习宣传“八荣八耻”、知法守法、计生、反偷私渡、反封建迷信等活动做为重要内容,通过宣传单发放、墙报、黑板报、广播、专栏、闽剧清唱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使“八荣八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村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思想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村民爱国守法的自觉性。两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我村销声匿迹,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社会不良现象也明显减少,社会治安出现明显的好转,全村上下形成一股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今年我村又被福清市委文明办评为“2006-2008年福清市文明村镇”的荣誉称号。
理论联系点在我村实践了一段时间,已取得初步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归纳起来大概有五条:1、以投入为基础,抓好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必要的设施建设;2、以宣传教育为重点,努力营造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良好氛围;3、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内涵;4、以班子建设为保证,强化对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领导;5、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增强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实效。但是,创建理论联系点对我们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尝试,因此,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探索,边提高。我们坚信,事在人为,在福州市委宣传部、福清市委宣传部、及沙埔镇党委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村理论联系点在理论创新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从而真正达到理论先行,助推我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生产生活的一步步发展,我们深刻感受到理论指导的重要性。近几年,我村党委十分重视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被福清市委宣传部定为基层理论联系点以来,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工作的行为指南,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在理论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而推动我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又被福清市委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一、镇村联手,合力共建
理论联系点是在市委宣传部的业务指导和联系点主管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是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的结合点和辐射点,是理论工作者和基层群众互动交流的平台。凑巧的是,沙埔镇和赤礁村都是市委宣传部确定的首批22个理论联系点之一,为此,镇党委决定镇村联手,合力共建理论联系点。在市委宣传部理论科的指导下,我们村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我本人担任组长,村主任陈起禄担任联络员,并邀请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作为联系点的顾问。随后,我们按照市委宣传部的文件要求,把“十个有”学习制度(即 有机构、有计划(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每月有活动)、有考勤、有材料(学习内容)、有记录(包括学习记录和个人笔记)、有心得(每个理论联系点一年要写两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有典型经验、有座谈讨论、有检查评比和总结、有学习成效。)建立起来,并严格按照其要求开展工作。
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我们用科学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村干部的头脑,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维能力和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明辨能力。通过学习,我们的村“两委”干部提高了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还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二、“请进来,走出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为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们认识到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而实现生产发展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这既是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础。因此,几年来我们始终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学习重点,认真领会文件精神,从而积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为了使村民摆脱“农耕为主,土里刨食”为标志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村两委除了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邀请市委党校王承国老师来我村,和村民面对面讲解中央“三农”政策,使村民在理解上更加透彻。为了更加直接地了解现代农业和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先进经验,村两委与村民代表先后到江镜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连江县官坞村学习取经。去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我们还特地邀请了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干部到我村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让十七大精神进入每家每户,做到入脑入心。此外,为了抓好理论联系点建设,我们还积极寻求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帮助,并向其他先进联系点取经。去年11月,市委宣传部在海口岑兜村召开的现场观摩会,推广个别联系点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也积极派人参加,学习创建的宝贵经验。今年8月,市委宣传部召开联系点创建工作经验汇报会,总结全市基层理论联系点的创建经验,我村作为农村的典型代表也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我村大多数村民逐步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自愿把海滩1千多亩良田整理后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把主要精力投到“耕海牧洋”发展水产养殖的道路上来。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2亿元,比上年递增16%,村民人均收入达9600元,村财收入达150万元,使全村村民生活均达到并超过了小康水平,群众安居乐业,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三、抓创新,创特色
理论工作的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实践,归宿在群众。长期以来,基层的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工作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理论往往在理论工作者小圈子内循环多,真正在全社会中大循环少;理论工作浮在上边多,真正与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少;从理论到理论多,理论真正融入中心、融入经济、融入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少。而且还存在着理论宣传形式简单、方法陈旧,效果不好。就拿我们村来说,以往理论学习主要是一人念、大家听,然后议论议论,缺乏吸引力,致使人们对理论学习不愿意参加,理论学习材料不愿意看,理论辅导报告不愿意听。因此,我们也想利用市委宣传部将我们村列入全市理论联系点的契机,创新村委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宣传方式,从而加强学风建设。因此,我们除了在村宣传栏上增设版面,用于先进理论知识宣传外,还把学习宣传“八荣八耻”、知法守法、计生、反偷私渡、反封建迷信等活动做为重要内容,通过宣传单发放、墙报、黑板报、广播、专栏、闽剧清唱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使“八荣八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村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思想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村民爱国守法的自觉性。两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我村销声匿迹,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社会不良现象也明显减少,社会治安出现明显的好转,全村上下形成一股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今年我村又被福清市委文明办评为“2006-2008年福清市文明村镇”的荣誉称号。
理论联系点在我村实践了一段时间,已取得初步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归纳起来大概有五条:1、以投入为基础,抓好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必要的设施建设;2、以宣传教育为重点,努力营造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良好氛围;3、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内涵;4、以班子建设为保证,强化对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领导;5、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增强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实效。但是,创建理论联系点对我们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尝试,因此,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探索,边提高。我们坚信,事在人为,在福州市委宣传部、福清市委宣传部、及沙埔镇党委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村理论联系点在理论创新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从而真正达到理论先行,助推我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福清市沙埔镇赤礁村支部 责任编辑:肖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