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闽都文化 >> 正文

金汤怒涌 福人乐享

2010-08-25 09:54:04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福州之“福”在哪里?谈及这个话题,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了温泉。福州与陕西西安、广东从化并称为中国三大温泉城市。福州温泉原脉就在城区中心,泉脉广、水量大、温度高,自古就有“龙脉金汤”的美誉,前人有“五凤朝阳生丽水,九龙经脉出金汤”之说。如今,福州正全力打造中国“温泉之都”,让市民都能享受到“温泉之福”。

  生活在“有福之州”,你对福州温泉了解多少?今天,本报记者带你一起寻找“温泉之福”。

  福州,浮在温泉上的城市

  福州直接给人以温暖的,是它的温泉。居住在“有福之州”,能够最直接享受到的诸种福分中的重要一种,就是温泉浴。“温泉怒涌近高城,洗却尘埃亮体轻”,清代文人陈池养在泡完福州温泉后,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福州温泉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这就要先从福州温泉的历史说起。

  原市委政研室主任林璧符向记者介绍了一个关于福州温泉的传说。相传福州原来没有温泉,只有冷泉。古时候这里居住着一户人家,母亲瘫痪在床,儿子在井边搭灶天天为母亲烧水沐浴,此事感动了上天。一天,儿子正在烧水,忽然从井中伸出一只大手向他要东西,他不知道给什么好,只好给了几块烧红的木炭。从此,冷泉变成了温泉,儿子用温泉水给母亲沐浴,过不久母亲的病竟然治好了。

  温泉,是自然现象。福州温泉得到较大规模开发利用,是在唐五代之后。这样算来,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福州人称温泉为“汤井”,带“汤”的地名比比皆是,如“古三座”“青岬池”“十槽”“八角井”等。民俗专家方炳桂告诉记者,在古代,沐浴是件大事。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官员5天可以冠冕堂皇地为洗澡休假1天。洗温泉澡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唯官可为,宋代福州有两个(内、外)汤院,其实都是“官汤”。后来探掘的人越来越多,温泉池也不断增加,才有“民汤”。

  明代,福州有了更多的汤井,百姓多自凿自用。清道光时,“六一泉”澡堂最有名,场所临河,附设茶馆,享誉60多年。清光绪年间,福州城内有浴室30多家,全盛时达40多家。

  民国时期,随着打汤井技术的开创,城内纷纷凿井引泉。1930年,澡堂遍布城内外,有50多家。解放后,福州市区有34家温泉澡堂。20世纪90年代,福州成立温泉供应公司,用管网集中供应温泉,温泉被广泛供于宾馆、招待所及居民住宅。

  在福州,温泉不仅是一种文化体验,也是福州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温暖而不慵懒,闲适而非闲散。

  打造“温泉之都”让百姓尽享“温泉之福”

  “福州温泉资源优势明显,温泉资源位于市中心,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独一无二。”福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地热处相关负责人说,福州市区地热异常面积有9平方公里,现已开采的地热田达5平方公里,分布范围北起思儿亭,南至王庄,西自五一、五四路,东到六一路,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

  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用凯说,福州市除中心城区有温泉资源分布外,仓山区的螺洲、淮安,晋安区的桂湖,郊县的永泰、连江、闽侯、闽清、福清、长乐等县(市)均有天然温泉出露。

  目前,福州地区温泉日可开采量超过3万吨,温泉水质纯净,无色无味,富含硫磺、氯、钠、氟、氡等10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仅对人体多种疾病有疗效,而且能提高人的机体代谢和免疫力。

  据悉,福州市将利用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建设多个温泉旅游项目,打造中国“温泉之都”,让百姓尽享“温泉之福”。对此,福建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袁书琪深表赞同。他提出,要让温泉元素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让每位市民都能享受到公共的温泉资源。

  根据正在编制的《福州市温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我市规划建设桂湖贵安生态温泉城、温泉主题公园、市区大型高端户外温泉休闲旅游中心,并规划在温泉主题公园旁建温泉体验区、中国温泉博物馆,完善都市温泉旅游内涵。同时提升永泰、连江、闽清、闽侯、福清等周边地区温泉旅游发展水平,形成都市温泉、城郊温泉、淡水温泉、海水温泉产品体系,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摘取中国“温泉之都”的城市。

  同时,福州将对工人澡堂、德天泉澡堂、三山座澡堂以及市直机关澡堂按照百年老店的统一设计标准,进行外立面、招牌以及内部布局的改造提升,增加体现福州温泉历史文化的元素,形成具有福州特色的老字号澡堂系列。市区的温泉澡堂、华清池、醒春居3家老澡堂也将进行改造提升。此外,福州将对市区的乐天泉、古三座等温泉遗迹进行恢复,弘扬福州温泉文化。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