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崛起均衡教育新高地
——晋安区义务教育发展巡礼之一校一特加速教育转型升级
鼓山中心小学连续两届代表我国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国际电脑机器人竞赛,获得优异成绩;
鼓山新区小学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获得全国平安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并代表福建到人民大会堂汇报领奖;
新店中心小学首创“中宫六六格”字帖,获国家专利,学校的书法特色教育还吸引了北欧五国大使来校参观;
则徐中学被评为全国百所禁毒预防教育活动示范校,学生多次参加“闽、粤、港、澳、台”禁毒宣传活动;
晋安区第一中心小学被评为国家“十五”“十一五”教育部重点实验课题实验校;
……
当我们看到一个个曾经的郊区薄弱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登上全国甚至世界的舞台,我们不禁要深思:是什么让这些学校告别了落后?是什么给了他们发展改革的动力?又是什么促进他们有了质的提升?
在晋安区教育局长陈宗辉看来,答案很简单,就是一校一特。让每一所学校办出不同的优势,让每一所学校找到自己卓越的领域,让每一所学校都跟其他学校拥有相同的话语权。只有构建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才能快速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创新。
教有所长打造教育平台
早在21世纪初,面对新兴的城市发展格局,晋安区的各个学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家底”。在正视全区教育布局分散、硬件落后、师资薄弱等先天不足的发展现状后,晋安教育人开动脑经,独辟蹊径,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摸索出一条效率高又能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一校一特’就是各个学校根据自身条件,挖掘优势,定位特色,把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为各学校立校的基础,将特色的文化教育强力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晋安区教育局长陈宗辉说,在“一校一特”的发展策略最终成型后,首批学校就从自己的特色资源出发,在传承、积淀、实践中构建个性学校文化,逐渐形成写字教育、少儿腰鼓、少先队鼓号、秧歌、闽剧、科技、寿山石等校园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出了后发优势,甚至开始赶超其他学校。
在首批特色校脱颖而出之时,2007年7月,晋安区适时提出《福州市晋安区教育系统关于构建校园文化特色,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实施意见》,组织全区学校按阶段分步骤实施“一校一特”的发展策略;2007年下半年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各个学校以创建“一校一特”为突破口,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道路;2009年7月,晋安区召开“一校一特”校园文化工作现场会,给全区10所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学校授牌;在此基础上,2010年3月,晋安区又下发了《晋安区“一校一特”建设工作推进意见》,要求各个学校持续抓好打造校园文化“一校一特”建设,进一步推出第二批、第三批授牌的特色学校。
在首批特色校的带动下,不管是城里还是山区,教有专长的特色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晋安教育显现出空前的朝气与创意。
特色育人提升全体学生
构建特色的校园文化决不等于“普通班+特长班”,也并非培养几个会唱歌、会跳舞、能绘画、能跑跳的尖子学生,它要求学校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要求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全面提高。
走进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的校园,可以看到,从大门口到楼梯,到走廊,处处都是英语格言、双语校训。校园广播里播放的是英文歌曲,在做操前,全校师生还要每天学习一句日常英语。每个班级都设有双语班牌,学生们还自编双语故事、双语班级墙报。随处可见的英语元素,让每一个学生都浸润在英语的环境中,感受着英语学习的快乐。
在晋安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像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一样,实现特色校园文化与学生特长良性发展的例子——一方面,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滋润着师生心田,使得学生在特色学习中绽放出各自的特长;另一方面,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促进学校特色更充分地展现。特色创建与学校长远的办学目标有机融合到一起,内化为学校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
围绕特色化、个性化这样的主题,各个学校在开展特色教育的同时,还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红寮中心小学的校本教材《寿石探源》《田坑类》,把学生带入了全面认识、探索寿山石的神秘世界;鼓山苑小学的《民俗进校园——节庆篇》,为学生诠释了最古老、最朴实的民俗文化;鼓山新区小学的《快乐与平安同行》,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渗透着平安的信息……特色的教育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促进了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百花齐放打响教育品牌
在新店中心小学的书法教育、鼓山新区小学的平安教育、鼓山苑小学的民俗教育、战坂小学的腰鼓艺术、鼓山中心小学的电脑机器人科技创新、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的集邮文化、则徐中学的禁毒文化等首批特色校的带动下,“精品+特色”的晋安教育模式全面推广,以特色提升质量,以特色打造品牌,成为新形势下晋安区教育开拓创新谋求发展的主流意识。
做精、做优、做响。通过打造教育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福州七中的环保教育、侨园小学的射箭、古城小学的手工剪纸、鹅峰小学的鹅卵石画、实验幼儿园的绘本教育、福州二十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宦溪中学的乡土文化教育、岳峰中心小学的美术教育等又一批特色校园文化逐步走向成熟。
如今,在晋安区,每个学校都能说出特色、拿出特色、做出特色,特色校呈遍地开花的局面。很快,西园中心小学的软木画特色、象园小学的木雕特色、晋安区实验小学的国学文化特色、金城小学的感恩教育特色、前屿小学的文明礼仪教育特色、登云小学的葫芦丝特色等一大批特色校脱颖而出,成为校园文化的新亮点。
一校一特色、一师一特技、一生一特长,在晋安教育人的不懈努力下,一所所特色校已成为晋安教育的一块块响当当的教育品牌,多元特色发展又推动了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带来了全区教育的质的飞跃。(记者 曾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