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闽都文化 >> 正文

福州有“福”的新旧地名

2010-11-05 10:31:52来源:福州晚报

      福州,福山、福水,福城、福地,带有“福”字的地名凸显,可谓是福州“福”文化历史记忆的一大亮点。

      福州,有“福”之州。古为中原九州中的属地,周朝为七闽地,春秋战国为越国的属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闽中郡辖管。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西北有福山,改闽州为福州,迄今沿用“福州”名称1160多年(期间有过福安府、福京、长乐郡、闽侯县、林森县等几次更名,共120年未计)。福山即大北岭莲花峰,又名大嘉山、大福山,脉延武夷山,掌控整个福州盆地。晋代大地理学家郭璞选定 “莲花献瑞”(莲花峰)——“甘果方几”(五虎山,又名方山)作为福州城市的中轴线。

      福州有“福”之县(市)名的有:福清市、永福县。福清位于福州南翼,唐天宝元年(742年),取“造福唐朝”之意,改万安县为福唐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以“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会于治所”,改福唐为福清县,千余年来一直沿用至今。

      永泰县曾名永福县,唐永泰二年(766年)置县,以年号永泰为县名。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名永福县,至1914年复名永泰。永福县名历时812年。宋大儒朱熹曾在永福县嵩口古镇大樟溪岸边石壁题镌大 “福”字。嵩口古镇历史上曾是闽中四府五县的交通枢纽。

      福州有“福”之村居地名的有:茶亭街道的福德一、福德二居委会、九福居委会,瀛洲的福人居委会、瀛福居委会,达道的保福山居委会,洪山镇的福屿村、福屿后村,王庄的福马村,鼓山的福清村,东门的福兴村、福浦村,城门的福濂村,甘蔗的福龙村,潭头的福星村,古槐的福坊村,小箬的福田村、霍口的福湖村,霞拔的福长村,螺洲的天福村、仓山镇东福村,五凤的龙福村,敖东的大福村,甘蔗的五福村,青口的幸福村,尚干的后福村;还有817中路的福安馆、高鼎路的福鼎馆、郑家楼的福星里、佛寺巷的福华里,上渡路的福民堂、三保的永福馆、洪山的多福里、居民里的秀福里、吉庇路的魁福境、塔亭路的全福堂等等。

      福州有“福”之路名巷名的有:城区安泰街道的福履营(原有34个门牌号)、福涧街(14个门牌号)、福涧前(6个门牌号)、福涧后(8个门牌号),水部街道的福新路(76个门牌号),鼓东街道的福善弄(经院巷),鼓西街道的福宁营 (6个门牌号)、福聚里 (13个门牌号),南街街道的福社弄、茶亭街道的福龙道(20个门牌号)、福德路(14个门牌号),苍霞街道的福全弄(一弄、二弄)、福全社(29个门牌号)、福聚后(3个门牌号)、福龙社(正义路),帮洲街道的福龙道(48个门牌号)、福龙里(5个门牌号),台江街道的福安弄(6个门牌号)、福兴弄,新港街道的福新街(29个门牌号)、后洲街道的福清馆巷(11个门牌号)、上渡街道的福美弄(10个门牌号)。还有区间路名如福峡路、福甘路、福古路、福马路、福飞路等等。

作者:林璧符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