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 剑
第14届省运会福州军团再夺“三项第一”
陈建海获得男子52公斤级挺举冠军。
黄婷在射击比赛中摘得4金。
沈枭杰获得男子乙组游泳全能冠军。
福州队运动员 (左)在团体花剑决赛中奋勇拼搏。
4年前的第13届省运会上,福州代表团凭借赛前带牌的巨大优势(47枚金牌),惊险地击败了主要对手厦门代表团,保住了“三项第一”(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在刚刚落幕的第14届省运会上,没有人会想到,已没有多少带牌优势(13.5枚金牌)的福州代表团在危急关头敢于“亮剑”,再次保住了“三项第一”。
关键词之——险 情
本届省运会青少年部(设区市参加)共设25个大项533个小项544枚金牌,成绩由各代表团参加2010年比赛、2007年~2009年3年带牌带分比赛,以及各地市运动员参加北京奥运会和第11届全运会带牌带分等方面组成。
福州市代表团参加了除帆船、帆板之外的23个大项426个小项比赛,经过预赛,共有529名运动员进入决赛阶段比赛。厦门市参加了全部25个大项比赛,共有633人进入决赛阶段比赛,比福州市多了104人。
自近几届省运会设年度带牌带分赛以来,福州市从来都是早早建立优势,大幅领先,并以此弥补帆船、帆板、武术散手等缺项或弱项的不足。但本届省运会的情况截然不同:早在2006年第13届省运会之前,厦门市就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着手运作协议交流,组建年度赛队伍,并从2007年带牌赛开始就一直领先福州市。
关键词之——赶 超
面对压力和困难,我市体育工作者没有气馁,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下,齐心协力,奋起直追,经过两年努力,逐步缩小差距。
本届省运会的带牌赛,福州市落后厦门市14枚金牌、94分,与上一届福州市领先厦门市26金、327分相比,相差了40枚金牌、421分。由于带牌赛失利,奥运会和全运会的带牌带分更显关键。福州市体育局积极配合省体育局备战奥运会、全运会,力争让更多的福州籍运动员参赛,并全力以赴做好后勤保障,为福州运动员创造条件。北京奥运会,共有7名福州籍运动员参赛,获得2枚铜牌,参赛人数为历届最多,也是近几届成绩最好的一次。第11届全运会,福州市共有75名运动员参赛,为全省最多,共获7枚金牌。
最终的奥运会、全运会带牌带分情况为:福州市领先厦门27.5枚金牌,弥补了3年带牌赛的失利,反超厦门市13.5枚金牌。但与上一届福州市带入金牌领先47枚相比,本届的各类带牌带分优势因3年带牌赛失利而大幅缩小,也使得福州代表团面临着比往届更为严峻的形势。
关键词之——团 结
“狭路相逢勇者胜,福州体育人在危急关头是敢于‘亮剑’的。我们胜就胜在拥有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福州市体育代表团副团长、福州市体育局局长黄其钦这样总结本届省运会。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运动员、教练员找回了信心,队伍的实力逐渐增强。根据3年带牌赛情况和自身实力状况,福州市体育局确定了本届比赛力争160枚金牌的目标任务,并与市体校、市体工队签订了金牌任务责任状。市体校、市体工队重新与教练员签约,把160枚金牌任务分解到各个项目、每位教练员,同时要求全力挖掘潜能,强势项目扩大优势,弱势项目缩小差距,均势项目寻求突破。
为了打好省运会这场关键战役,市体育局班子成员团结协作,打破界限,冲锋在前。比赛期间,每个项目都有班子成员坐镇指挥、加油鼓劲,运动员士气高昂、拼搏进取,教练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团部运筹帷幄、不分昼夜,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甘于奉献,在赛场内外形成了团队作战。
关键词之——完 胜
用“完胜”来形容福州体育代表团在本届省运会的表现一点都不过分:福州体育代表团不仅保住了“三项第一”,而且还一雪“前耻”,在省运会决赛阶段比赛中取得的金牌数也压倒了厦门市。其中,重点夺金项目女篮、女排和女子沙排包揽了10枚金牌,为代表团实现开门红;摔跤项目在教练王克勤的带领下,一举夺得所设10枚金牌中的9枚;田径、体操、射击和皮划艇项目也最大限度地扩大优势;可喜的是,还有多个不被看好的项目取得突破,为福州代表团最终确保“三项第一”立下汗马功劳:跆拳道项目在引进袁桂茹教练后,水平快速提高,金牌比上届增加4枚,并反超厦门市;男子沙排首次夺金;男篮项目在原省队教练徐依松的训练下,实力明显增强,时隔30年后重夺甲组金牌。
关键词之——感 动
成绩来之不易,奋力赶超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分管竞训的市体育局副局长陈光华因在一线连续指挥作战,疲劳过度而昏倒在体操比赛场上;女篮教练陈虹,冒着癌症复发的危险,坚守在训练场上;女排教练周国琴,边打点滴边指挥训练;射击教练黄敏,患病需要住院治疗,但为了队伍,她每天到医院挂瓶后就赶回训练场;摔跤教练王克勤,远离家乡来到福州,没有绩效工资,收入减少,但始终无怨无悔……
教练员们敬业奉献的精神和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全体运动员,他们更加自觉、更加努力,他们不畏强手,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夺取了最后的胜利。
关键词之——未 来
有得必有失。福州代表团在省运会上取得的成绩固然让人兴奋,但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同样让人感到遗憾。近10年来,县区体校训练严重下滑,体育传统校能坚持开展训练的越来越少。特别是县区文化、体育机构合并后,业余训练萎缩,体育苗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人才出现断层。体育项目缺项问题更加突出,帆船、帆板项目空白,单项净负厦门30枚金牌、400多分。
竞技体育周期特点十分突出,第14届省运会的结束,意味着第15届省运会新的周期已经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市体育人的努力拼搏下,福州体育的明天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