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科学发展的最强音
——“十一五”福州市国民经济实现新跨越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快工业经济向江阴、罗源湾量大港区为重点的南北两翼集聚。(黄立新 摄)
“十一五”是极不寻常的5年,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特大地震以及旱灾、水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次第发生,在跌宕起伏的道路上,福州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经受了空前严峻的挑战。
2010年虽然还未落幕,但福州走出了坚定果敢的步伐,奏响了科学发展的最强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十一五”国民经济实现新的跨越已成定局。
GDP冲刺3000亿元大关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对福州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几年的奋进,一个个期待正变成现实。
先来看一组数字——
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5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58.3%和38.2%。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7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为1999年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58.2%和38.3%。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8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58.0%和38.6%。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51.8%和44.7%。
这组数字,来自市统计局、福州调查队每年联合发布的《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2006年到2009年,“十一五”前4年福州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3.3%,比“十五”平均增速11.4%加快1.9个百分点。福州“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从硬指标看,这个目标,已提前1年完成。
今年1月至10月,福州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实现生产总值2314.87亿元,比增14.5%,比全省平均增幅高0.3个百分点。若充分考虑到“五大战役”的加速作用,再按上半年15.8%的增长速度来测算,今年我市GDP有望突破3000亿元大关。
记者:数字是枯燥的,但能说明问题。因为这些数字是用“真金白银”打造出来的,折射出福州过去5年的平稳较快的发展道路。有总量,才有实力。3000亿元经济总量目标近在咫尺,让我们凝心聚力、再接再厉,实现新跨越。
应对挑战 迎难而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当福州人民带着科学发展的理念走进“十一五”时,迎接大家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回头看看来时路,5年历程不平常。“十一五”规划刚开局,“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就开始考验我们。
最严峻的考验在“十一五”的第3个年头出现。2008年,作为外向型经济较为活跃的福州,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影响,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困境、就业压力陡增……从“过热”到“过冷”似乎没有过渡,发展的势头急转直下。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福州市出手快、出拳重,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迅速得以止住,呈现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
仅以2008年的一组数字,就足以见证这个精彩走势。
——实际利用外资创历史最好水平,合同利用外资在全省主要城市唯一保持增长,对外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203.47亿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0.6%,首次进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千亿元级城市行列。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05.2亿元,比增1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3265.4亿元,总量首次突破3000亿元,比增18.3%。
——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3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6%,同比增加20.1%。
这几年,福州始终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呈现出平稳较快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以说,“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在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中,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记者独白: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十一五”的5年,是福州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5年,是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5年。走过5年,福州市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跨越发展的步履更自信、更坚定。
在转方式中推动跨越发展
进入“十一五”收官之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重大部署,并提出“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市行动迅速,勇走前头。
今年8月中旬,市委召开九届十四次全会,掀起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热潮。一段时间以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发展、民生工程等“五大战役”如火如荼推进。截至11月上旬,全市“五大战役”的248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27.1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5.7%。这是近年来福州市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紧紧抓住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央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等历史机遇,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其主要成效体现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南北两翼为重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坚实。
值得一提的是,与2005年相比,2009年福州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5.66%和22.7%,两项目标均提前实现。
目标的实现,印证了福州市的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跨越发展的经济优势。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袁荣祥和副省长、市长苏增添一直强调的:“跨越发展必须是在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基础上的跨越,必须是速度、质量与效益并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
走过“十一五”,福州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险隘,国民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走进“十二五”,福州市必将继续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勇往直前!
记者独白:“十一五”期间,福州提出了“三个加快”,即加快省会福州由滨江型城市向滨海型城市跨越,加快福州港由河口港向海港发展,加快工业经济向江阴、罗源湾两大港区为重点的南北两翼集聚。这一发展思路,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让我们一起期待,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福州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早日实现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进入全国省会中心城市先进行列!(记者 刘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