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闽都文化 >> 正文

让榕城更绿更美更宜居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建设“生态福州”建言献策

2011-01-10 15:39:27来源:福州日报

开辟内河观光游线路

      城市有水,便有灵气。千百年来,福州发达的内河令福州人引以为傲。如今“绿水绕人家”的景观将重现。71条内河年底前将“去黑除臭”,确保今年内河整治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整体效果和优美的人居环境。在市人代会上,晋安团代表金建琳提出了《关于开辟福州内河观光旅游线路的建议》。

      历史:全国罕见的内河水网

      据史料记载,福州自建城以来就与水密不可分。福州市区内河最多时总长度达99.3公里,水域面积159.77平方公里,东西南北交织成网、井井有条。水网平均密度之大,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都属少见。

      丰富畅通的内河水系,不但连接起闽都的交通往来,更给沿河居民带来了便捷和写意的居家生活。民俗专家方炳桂说,以前福州内河河水清澈,两岸浓荫蔽日,每到盛夏傍晚,辛劳了一天的人们总喜欢端着饭碗到河边,边吃饭边纳凉。

      现状:内河整治力度逐年加大

      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人口剧增带来的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以及城市内河管理措施的缺失,使福州内河污染严重,“绿水绕人家”的景观只能留在人们的回忆中。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内河整治,每年都拨专款整治,并将此项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去年,我市启动了白马河、晋安河、磨洋河等主要内河综合整治。目前,闽江北城区36条主要河道经整治,水质得到较好提升。通过加强内河综合整治,城市的宜居程度大幅度提升。

      建议:开辟福州“内河游”线路

      金建琳代表说,在大会发给代表们的相关参阅材料中,她发现市里对整治内河的决心很大,并有将内河作为福州旅游资源开发的设想,而这与她此前的调研不谋而合。

      她建议开辟福州内河游,把福州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串成一线,市民可坐小型游船游览城区,通过相通的水道将台江、鼓楼、晋安的旅游资源串起来。还可将内河与闽江连起来,打造“内河游”加“闽江游”的“二日游”经典旅游线路,充实和提升福州作为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

      行动:力争白马河通行小型游船

    据市政府介绍,今年我市将全面展开内河综合整治工作,确保闽江以北城区71条内河整治基本完成,水质明显改善。年内还将对江北城区其余四大水系55条内河实施沿河截污,年底前全面完成截污。

    白马河综合整治将继续完成二期工程,主要包括沿河拆迁、桥梁改造、景观节点建设、水闸建设、步行道二期及过街天桥工程,改造后力争使白马河“文化、绿色、活力”,并能通行小型游船。同时,还将实施晋安河、光明港景观综合整治工程。明年,我市将全面开展不达标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市区内河全面达标。

做好立体绿化这篇文章

      近期福州高架桥下的绿化美化,开启了福州城市立体绿化的新格局。如何继续做好立体绿化这篇文章?即将跨入地铁时代的福州,如何利用好地铁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刚开幕,大会议案组就收到了代表们提交的许多建议,其中为榕城“美容”的建议有不少。

      让福州的立体空间更绿

      现状:去年华林路、永安街等城区部分街道行道树下灌木、地被、草花等的套种效果显著,完成了二环路黎明、陆庄、铜盘等九路段的高架桥下空间绿化美化,攀援植物正陆续爬满高架桥的桥墩,桥下空间绿意盎然。

      分析:榕城坐落于盆地之中,从日益有限的平面空间增加绿地面积和提高绿量已越来越困难,注重城市立体空间绿化成为增绿的重要渠道。除了行道树下、高架桥下等空间的绿化,墙壁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天桥桥面及桥体绿化等也大有文章可做。

      建议:在城市立体空间绿化中推广悬挂式花化彩化种植箱(盆)模式,以美化视觉空间,活跃公共空间。在城市公园、绿地、建筑、人行过街天桥等公共空间,可以充分利用墙体、走廊、护栏、路灯架等可悬挂的设施,在安全可行的前提下,利用悬挂式的箱体种植花化彩化地被植物,这种模式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上海世博园取得良好的绿化效果,值得借鉴。同时,还可以筛选出适宜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推广种植的攀援植物种类和套种的林下植物,探讨并创造积极有效的机制,促进公共及个人阳台绿化、屋顶绿化的普及,如分发派送植物种子、进行阳台绿化评比等。但是,在立体空间绿化中要贯彻因地制宜、因形就势的原则,交通要道和拐弯处要留出通透的视野,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打造有品位的地铁空间

      现状:根据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福州地铁规划,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在主城区将形成“有环放射式”结构,线网由7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全长约180公里,共设站134座,其中换乘站16座,中心城区线网密度达0.62公里/平方公里。2010年底,地铁1号线建设已启动,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福州快速轨道交通将成为现实。新增的地铁空间如何打造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分析:地铁空间不仅承担着城市整体交通网络改造的公益功能,而且具有间接扩大城市土地经营面积的经济功能,以及创造城市文明建构、提升平台的文化功能。市民对福州地铁期待值很高,希望能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好地铁空间,打造具有闽都乡土文化元素的海西地铁品牌和城市形象。

      建议:可参考台湾地铁建造的“百分之一”原则,拿出地铁总造价百分之一,用作地铁站点的艺术设计。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走廊通道通过壁画、雕刻等宣传弘扬闽都文化,从而丰富市民的地铁生活空间。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地铁的地下空间资源,拓展其商业、便民的经济功能。如在清洁干净的地下步道两侧,设置市民生活所需的小型邮电局、便利小超市、自动取款机等,使市民的日常小事在地铁空间中即可完成,从而有效减少地面客流量。

      让废旧节能灯有处可去

      现状:为了推动节能减排,全国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灯产品。我市大多数单位和家庭的照明都将传统白炽灯更换为新型节能灯产品。在推广节能灯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未雨绸缪,超前制定出废旧节能灯的专项回收办法。

      分析:节能灯制造材料中含有汞金属成分,如处理不当,将可能严重污染地下水。我市2010年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大力推广节能灯产品达数百万只,加上以往市民自购使用的节能灯产品,数量巨大。若没有专门的回收处理,其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建议:市政府应组织调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废旧节能灯安全回收制度;建立废旧节能灯安全回收点,向全社会公示,建议可采取适当补贴以旧换新的形式,鼓励市民将废旧节能灯送到回收点,实现安全无污染回收;应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废旧节能灯的回收、贮运和处理,同时积极研究无污染的回收利用技术,避免因处置不当造成重金属污染的扩散。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2010年7月,在“上海世博主题论坛”上,中国环境规划院首次公布了中国环境宜居城市的监测指标体系,福州以综合得分最高荣登中国最宜居城市榜首。参加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魏颖明深切感受到近年来我市加快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成果,同时也看到当前制约福州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他向大会提出《进一步做好福州城市生态调控建设的建议》,就此积极建言献策。

      从细节上低碳经营城市

      魏颖明委员提出,注重低碳经营理念,应从细节上构建和完善“两型社会”。

      一是在中央商务区(CBD)、环城市周边游憩带(ReBAM)区域加强停车场馆的规划和建设。如宝龙广场商务区、福州动物园和森林公园等,建议在现有平面停车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和客流量相配套的大型立面停车场馆,缓解停车难问题。

      二是取消通宵公交车的运营。福州通宵公交已推出约2年,上座率一直欠佳,汽油费浪费不少。从城市低碳经营的角度,实施不同季节的公交车运营时段,取消通宵公交是可行的。

      从空间上提升城市绿化量

      魏颖明委员建议,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多采用乡土阔叶树种,减少外来树种包括棕榈科植物。魏颖明委员说,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进化,最适应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是当地园林绿化的特色资源,且对病虫害、台风等自然灾害抗逆性强,可一定程度上减少管护成本。同时,福州目前常用的乡土阔叶树种都拥有比较大的生物量和绿量,可以收到良好的生态效益。

      要加强城市立体空间的垂直绿化,使之成为福州生态城市建设的亮点之一。福州从平面空间进行城市扩容和增加绿地面积较为困难,因此巧妙利用空间垂直绿化既是潜力也是特色,比如乔灌草植物的立体配置、高架桥的垂直绿化、石壁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天桥桥面及桥体绿化等。

      在种植城市园林植物时要注意土壤改良,种植后加强树池的美化。要利用挖穴填埋客土以及施肥等措施促进城市植物的生长,以达到提高植物生长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效果。同时要考虑用适宜的花草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甚至树皮、鹅卵石等材料美化树池,以减少城市绿化中的黄土朝天现象。

      在社区、街道和公园周边尝试建设绿色停车场。此举既可以保持相应的绿化覆盖率,又可以利用林下树荫的环境,实现城市空间的多元化利用。

      从设施上完善城市休闲观光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产业已成为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核心。随着榕台交流日趋紧密和福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目前正是全面提升和加速发展福州旅游业的大好时机。

      魏颖明委员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并非“无烟工业”,旅游区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超负荷,一样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当前,“中国温泉之都”福州正在进一步发展旅游,三坊七巷、船政文化、乡村旅游等以休闲养生、文化传承、生态体验、科普教育为载体的旅游产品正受到广泛欢迎。魏颖明委员建议,福州应进一步完善城市的休闲观光设施,提高景区的生态承载力。

      在闽江公园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城市游乐场,让游客除了放风筝、观光、泡茶外,还可以进一步停步游玩,带动闽江公园的人气指数。

      在福州动物园南北区过渡带增加海洋生物雕塑。目前,福州动物园连接南北区的过道太长且单调,一方面可继续增加过道的墙画,另一方面可在连接线上仿造海洋生物标本,打造一条形象生动的立体过道壁画长廊,并辅以生动的文字介绍,这样既可增加视觉效果,又可使乏味单调的过道变得既生动又具色彩,还能丰富游客知识。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