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内河年内“大变脸”
将基本完成闽江以北城区67条内河和南台岛流入闽江8条内河综合整治。届时,我市内河将呈现出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整体效果。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福州市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将基本完成闽江以北城区67条内河和南台岛流入闽江8条内河综合整治,实施内河整治的四大关键性工程。届时,我市内河将呈现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整体效果。
治污:实现管道与排污口“无缝对接”
截污治污是内河整治的首要任务,也是治根治源之策。今年,我市将全面加快内河截污治污工程建设,多管齐下,力争上半年基本完成闽江北岸内河、南台岛流入闽江的主要内河的截污工作,努力实现内河上游水清、下游水质达标。
今年,我市将加强沿岸排污企业、排污单位的监管,严禁各种垃圾、渣土、污水等直接排入内河,从根本上杜绝各类污染源;加快浮村污水厂及其厂外管网、洋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和连坂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建设;对已经建成的污水管网分片进行全面排查、疏通、修复,建立动态监测、高效运行的管网维护机制;做好污水接驳,对沿岸已拆迁到位的河段,沿河道两岸埋设截污管,对沿岸拆迁未到位的河段,在河底埋设截污管,实现截污管道对排污口的“无缝对接”。
今年,我市还将全面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结合旧屋区改造和新区开发,将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实现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达标排放,年内将基本完成雨污分离。
清淤疏浚:确保每条水系“血管”畅通
目前,城区部分内河河道淤积严重、河槽变窄变浅、河床不断淤高等问题突出。为此,我市将把解决此问题作为内河整治工作的重点,对内河进行全面、系统地清淤疏浚。
今年,我市将在全面完成白马河、晋安河、光明港、磨洋河等17条主干河道清淤疏浚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支河河道的清淤疏浚工作,鼓楼区抓好湖前河、龙峰河等9条支河,台江区抓好光明港二支河、瀛洲河等8条支河,仓山区抓好洋洽河、港头河等8条支河,晋安区抓好洋下河、化工河等33条支河清淤疏浚工作,确保每个水系每条内河交接畅通。在清淤疏浚工作中,将采取规范化、集中式处理淤泥,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同时,将全面拆除内河沿岸的违法建设,将内河违章清理作为今后几批城区违法建设清理的重点,对内河驳岸实施加固改造,有条件的推广实施生态护坡,局部阻水河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改弯取直”、拓宽过水断面、过河管线迁改等措施,满足河道排涝要求,扩大内河水面,在确保内河水流通畅的同时,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引水补水:为内河注入“新鲜血液”
引水补水可为内河注入“新鲜血液”。今年,我市内河整治中将实行统一调水、分片分段补水的办法,利用好现有内河引水补水工程,通过西河抽水泵站引水,加强对闽江北岸西片区域的白马河等水系补水,通过文山里抽水泵站引水,加强对闽江北岸中片区域的晋安河、光明港等水系补水,保持主干内河合理的水位,保证主干内河游船的通航。同时,规划建设一批内河上游抽水泵站,通过新店水系、琴亭湖补水,进而实现对闽江北岸中片、东片区域的晋安河、磨洋河等水系的补水,增加流量、提高流速,增强内河水循环动力。同时,在现有金山抽水泵站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引水泵站,加大对南台岛水系的补水力度,推动南台岛水质明显改善。
此外,我市还将通过生态修复、水体修复等技术手段,利用缓冲带种植植物,对内河上游的断头河、盲肠河等水体滞留严重、无法实施引水补水的河道进行生态补水,提高内河水质自净能力,进一步改善内河整体水质。
景观整治:打造城市生态景观河道
景色优美、环境怡人的内河景观带,是今年我市内河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将重点做好白马河、晋安河、磨洋河等主干河道,以及安泰河、水上公园等关键节点的周边景观改造提升,实现内河沿岸景观与周边城市景观相协调统一;将建立健全内河保洁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内河保洁队伍建设,做好内河水面漂浮的垃圾、树枝等杂物的清理工作,保持水面整洁清洁;通过沿岸绿化、水体绿化、垂直绿化,建成一个多树种合理搭配、多层次绿化美化的城市内河绿色长廊;尽快启动实施主干内河两岸灯光夜景工程,使沿岸风景更亮丽。
同时,我市将加强沿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条件,建设沿岸景观设施、旅游设施和休闲设施;保护利用好沿岸部分历史建筑,改造成河道文化展示馆,大力宣传河道文化,提升河道文化品位;加强沿岸休闲公园建设,打造富有区域特色和文化韵味的市民活动小广场,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健身休闲的好去处。(黄戎杰/文 俞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