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头河:沿岸将建亲水步行道
“5·18”前大变样
港头河“5·18”前大变样。
核心提示:
港头河是闽江的内港,位于仓山区东北角,起于胜利水闸,终于菖蒲水闸,并由胜利水闸汇入闽江北港,全长约1.6公里。近二三十年来,受沿岸工厂及居民排污等影响,港头河渐成“龙须沟”。今年,港头河被列入福州市12条重点景观河道整治范围,力争“5·18”前完成整治。
回眸:天然水坞避风良港
港头河历史悠久,据记载,该河旧时全程可通航25吨级船舶,清末以来,便是贮藏木材的天然水坞,还是闽江下游渔民舟楫的避风良港。
位于港头河西端的泛船浦,又称“番船浦”。从前这里河道深、水面阔,常有外国船只(即番船)停泊交易。一时间,水面番船密集、桅杆如林,这个码头也被命名为“番船浦”,后谐音称为“泛船浦”。
到了近代,随着停靠泛船浦码头外国轮船的逐渐增多,沿岸的洋行和仓库也多了起来。英国的怡和、太古洋行,美国的美孚洋行,德国的禅神洋行,日本的三井洋行等纷纷在这一带开张。这些洋行还雇请一些广东人当他们的买办,他们都住临江大路的“前街”。
至民国初年,洋行相继关闭,但港头河水路的繁忙延续了下来。在河附近住了50多年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上游火柴厂要开工生产,都必须用木排经港头河的水路运送木材。运木头的工人若是口渴,可用手捧起河水直接饮用。
现状:淤积严重的“龙须沟”
近二三十年来,港头河的水路逐渐沉寂,水质也越来越差,甚至发黑、发臭。
陈先生回忆,在他小时候,河水十分干净,沿岸居民甚至可以直接从河里取水洗衣做饭。后来,河边建起造纸厂等工厂,这一带的居民也越住越多,工厂的工业废水、居民家的生活污水、垃圾等,全都进入港头河。港头河日益成为脏臭的“龙须沟”。
如今,沿河的工厂和棚屋几乎都搬迁、拆除了,河的两岸建起高楼林立的现代住宅小区,但港头河依旧是“蓬头垢面”的模样。河岸边,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到处杂草丛生,河道淤积严重,水质混浊,驳岸破旧,与周边景致格格不入。
整治:沿岸将建亲水步行道
今年,福州市将基本完成闽江以北城区67条内河和南台岛流入闽江8条内河的综合整治工程。港头河被列为12条重点景观河道之一,将在“5·18”前完成整治。
25日,记者在港头河整治施工现场看到,工人已在港头河下游用沙袋围起70米长的围堰,排水、截污等工作已经展开。在围堰的阻隔下,河道内的存水已被抽干,厚厚的淤泥显露出来。两台挖掘机通过施工便道,开进河道,开始清淤工作。据介绍,港头河的清淤量约为6.4万立方米。
港头河整治工程项目部张工程师介绍,清淤结束后,将对河床进行生态铺砌,同时砌筑驳岸、布置沿岸园林绿化。据悉,未来港头河的河道将由现在的20米~30米拓宽为33米~43米。河道两侧将预留10米~30米的绿化带,同时修建沿河亲水步行道,并打算借鉴国内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采用生态砌块进行河底铺砌。“再过几个月,我们的港头河就要变得跟白马河一样美了!”看着河道里、河岸边施工人员的忙碌身影,陈先生满怀憧憬地说。(记者 杨莹/文 池远/摄通讯员 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