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闽都文化 >> 正文

南公园

2011-04-19 15:08:10来源:文化生活报

台江国货路南公园

      南公园,始称“耿王庄”,位于今台江区国货东路,原是清初“三藩”之一靖南王耿继茂的别墅,后传给其子耿精忠。藩王在这42000平方米的别墅内挖湖建园,令湖水与新港潮汐相通,修筑假山亭台、种植果树花草,用馆榭楼阁点缀其间。然而,好景不长,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耿精忠参与广西吴三桂、广东尚可喜起兵叛清,被朝廷处死。“耿王庄”随之走向萧条。清同治五年(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此设桑棉局,提倡种桑养蚕,荒草萋萋的园内一时桑树成阴,再现生机。后人在园内荔枝亭撰联,联曰:“亭馆问谁家,数里莺环排绿树;蚕桑兴美利,沿村衣被胜黄棉。”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第二次督闽,病逝福州,为纪念其功绩,在园侧建“左公祠”。1902年总督王凯泰改桑棉局为“农桑局”,对整体环境进行整治,增建了藤花轩、望海楼、桑柘馆、荷花池等诸胜,并栽种了大量的梅花,专供绅宦游宴作乐,取了一个颇具色彩的名称,曰:“绘春园”。1911年广州起义,为了纪念辛亥烈士,建造了一座“先烈祠”。1915年正式辟为公园,称“城南公园”,对外开放。1918年福州爆发抵制日货运动,在园内建了一座“国货纪念馆”,馆侧立“请用国货”碑,因此有了国货路的名称。抗日战争时期,福州两度沦陷,公园遭到日军破坏,周边及园区被占用建房, 使公园的面积缩小了一半。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投资重建公园,用“凤池书院”(今福州一中)的牌坊材料,修建了一座面宽三间,进深一间的排楼式仿古大门,门额悬“南公园”黑底金字横匾。重整后的南公园湖塘有整齐的驳岸、漂亮的护栏,湖岸垂柳依依,游客可在拱桥观鱼散步,亦可在楼船休憩品茶。但过度“开发”,历史文化景观末得恢复,古园林已面目全非。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