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闽都文化 >> 正文

连江:迈步现代海洋经济强县

2011-05-17 09:37:11来源:福建日报

      展望“十二五”、大干开局年。昔日的水产大县——连江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依托港口、温泉等资源,向荒山滩涂要土地,大力建设60米宽通港大道、推进经济开发区二期建设,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温泉旅游、水产品加工等产业,在建设现代海洋经济强县的征程中步伐越来越快。

      1.深水大港  撑起海洋经济脊梁

      在可门经济开发区内,大型推土机轰鸣声不绝于耳,平整的工业园区在滩涂上延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雷卫国表示,仅2010年,可门港计划填海造地达5000亩。这也是连江县新任领导班子去年到连江后的第一个大手笔。大手笔必将带来大发展,随着开发区不断完善,目前,南方石化等一大批临港重工业基地也相继落户连江。

      可门港与台湾岛一衣带水, 港口资源得天独厚。雷卫国表示,可门港可建码头3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26个;港区航道条件优越,航道宽约2公里,常年保持良好的水深,不冻不淤,平均水深在30米以上,最大水深达80米,利用天然水深可全天候通航10—3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

      独特的港口优势,让连江发展港口经济大有作为。 2004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将可门港列闽江口重要城镇群,以及福州港的不可或缺的深水港区。

      《可门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先后出台。根据规划,可门临港工业区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其中近期可供开发建设用地规划面积63平方公里。

      完善的交通网络,为经济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总投资为10.98亿元人民币的可门港铁路支线总长23公里,设计通货能力2000万吨,预计今年年底即可通车。可门铁路支线通过与复线电气化福温铁路实现对接,可形成“海陆联运”模式,使到港的干散货通过铁路通达全国。今年总投资3.8亿元的通港大道将启动建设,从过去的双向四车道16米拓宽至60米,到时货车从经济区出发,只需一个小时,就可直达福州市区。此外可门港高速公路和福州绕城高速东南段等路网建设均将在近期动工。

      正在建设的4号、5号泊位岸线全长663米,总投资16.8亿元,为省重点项目。目前,工人们正在对吊装设备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工作。雷卫国表示,4号、5号码头将于今年6月建成,届时,可门港将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可停靠30万吨级散货轮的大港。

      作为闽浙赣部分地区国际集装箱等外贸物资运输的重要口岸,福建石化、煤炭、铁矿石等能源基地,福建对台“三通”的重要通道,临港工业集聚的可门经济开发区活力空前。

      位于园区的华电可门火电厂是一座现代化大型环保的滨海电厂,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高效静电除尘装置、低氮燃烧器、全封闭圆形煤场和输煤廊道、废水集中处理系统等多项环保措施。远期计划投资达540亿人民币。目前已完成投资达105亿元人民币,1#—4#机组已投入商业运行。

      此外,由华电集团和省交通运输公司合作建设的10号、11号泊位已经完成投资14.5亿元,已建成15万吨级和5万吨级别煤炭专用码头各一个,年设计吞吐能力达到1800万吨。据介绍,总面积90万平方米的堆场建成后,这里将成为福建省最大的煤炭转运基地。

      据了解,仅仅福州市及周边就有大唐宁德电厂、华电可门电厂、福州华能电厂、福清江阴电厂等大型电厂,每一家电厂的年耗煤都达260万~300万吨,可门煤港的建设将满足未来不断发展的内陆矿石原料需求。拥有广阔的后方陆域的可门港,可接卸转运矿产和其他原材料,也可通航30万吨级以上石化泊位。统一规划石油化工、冶金、石化、机械等项目及下游产业链,一个海峡西岸大型物流集散地正呼之欲出。

      2.温泉文化  提升城市品位

      走进贵安,处处都能感受到温泉带来的巨变。自2010年荣誉“中国温泉之乡”和“中国十大温泉休闲基地”以来,前来贵安泡温泉的人络绎不绝,带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在贵安温泉高尔夫俱乐部,不少外国游客慕名而来。贵安温泉旅游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气候宜人,又兼备温泉优势,仅 2010年高尔夫俱乐部共迎来韩国游客4000多人。

      良好的发展前景,迎来了巨商富贾的投资眼光。由国内地产巨头——世纪金源集团投资100亿元、总占地7500多亩的贵安东雁金源旅游综合体项目已经初具规模。该项目以“海西文化”为主题,包括总部商住基地、海峡历史文化步行街、超五星级酒店、欢乐谷、高尚住宅等,集总部经济、船政文化、温泉旅游、商务洽谈、休闲娱乐为一体。

      未来,继续发挥贵安温泉旅游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引进一批规模大、带动强、层次高的大型温泉旅游项目,是连江主打旅游牌的目标。势将连江打造成高水平、高品位的国际生态温泉城。

      目前,连江正在打造环马祖澳旅游线路,将马祖全世界最密集的战备坑道与该县温泉、滨海、名山、高尔夫等旅游资源相整合,构建环马祖澳复合型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两岸极富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据了解,这条旅游大通道开通之后,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可达80万人次以上。

      同时,规划总面积超过1000亩的(连江)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正在展开,预计通过3至5年的发展,建成集创意、动漫、文化、娱乐、教育等为一体的国际化产业集聚体,成为中国海西最具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最富生机活力的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未来连江“温泉游”与文化创意板块整合营销,必将深拓连江旅游“新空间”。

      据了解,首批入驻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项目及企业包括全球首部茶文化动画片《乌龙小子》项目、澳大利亚Reef Management Group、北京永泰汇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该基地还与美国苹果、惠普、日本佳能、EPSON等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投资5亿元的海峡文化村正加紧建设中,该文化村建成后,将彰显浓厚海西闽都文化氛围,把连江打造为集文化艺术展示、文学创作、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为一体的海峡文化聚集地。

      3.新型工业  助推县域经济壮大

      5月3日,福建冠海造船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码头,“冶山”号的8.03万吨散货船成功下水。

      位于福州市“半小时经济圈”内的连江经济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该区已成功吸引内外资企业231个入开发区入住,成为连江经济腾飞的一大引擎。

      2006年以来,连江县以敖江园区为依托,整合连江县城区周边的工业资源,将琯头、江南等工业园区纳入管理,并新开辟东湖山岗片区,一个崭新的连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横空出世,“一区四园”的格局初显雏形。

      在工业园区山岗片区工地上,记者看到昔日荒山已是基础设施完备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招商办负责人池良杰告诉记者,园区发展日新月异,入驻企业逐渐增多,二期开发已经全面展开。

      经过5年发展,园区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船舶修造业、钢铁冶炼业、生物化工业、机电与通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鞋类服装加工业在内的六大支柱产业。目前,园区再次引进海王福药和金山制药两大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产值20多亿,届时,园区又将在生物制药领域取得新突破。

      在今年“5·18”期间,好莱屋轻纺、吉百年食品、神州学人等8个项目也将动工,随着“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深入推进,省、市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加速。

      良好的服务,是推动经济开发区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池良杰介绍,经济开发区一经成立,就确定了“一个漏斗对内,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思想,为企业排忧解难。今年1月,福州市企业神州学人发电机组项目想搬迁至开发区,但是企业对当地情况不熟,办理相关程序,通常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为了尽量减少企业损失,园区指派专人负责协助办理各种手续,短短一个星期之后就完成了所有手续,迎来客户由衷地称赞。

      作为全国第二大水产大县,“拥三湾占三口”(罗源湾、黄岐湾、定海湾、闽江口、敖江口、可门口)的连江在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同时,不断革新观念,充分发挥连江独特水产优势,着力抓好鲍鱼、海参等高有品种的育苗、养殖、加工和营销工作,推动水产业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从“水产养殖大县”向“水产加工强县”转变。

      2010年9月28日,连江县荣获“中国鲍鱼之乡”荣誉。全县鲍鱼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在养鲍鱼总量为12亿粒,年产值近20亿元。鲍鱼产量约占全省28%,是我国鲍鱼养殖第一大县,鲍鱼产业已经形成“育苗-养殖-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在“中国海带之乡”官坞村,传统海带产业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2010年,该村创下五个全国第一:全国最大的海带育苗基地;全国最大的海带暂养基地;全国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全国最大的海带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干海带、海带边角料集散地。

      类似的成就在连江比比皆是。水产产量近年继续“领跑”,稳居福建省县级第一、全国县级第二,水产业产值达70多亿元。海带产量占全国销量2/3,产值达9亿元,丁香鱼出口占国内同类产品一半以上,产值近2亿元。

      2006年7月动建的连江水产品加工基地,抢抓两岸ECFA先行先试重大机遇,以海洋食品加工、有机饲料、水产品物流、海洋药物和保健品等为基地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吸引龙头企业和台湾水产品企业入驻。

      目前,基地配套设施逐步完善、2万吨供水工程供水管网工程已经竣工,水厂建设项目预计今年可建成投产。10KV供电网络通达企业,11万伏变电站已完成相关规划并即将动工。此外,路网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大库容水产品冷藏中心、集中各供热系统等一大批配套设施正在紧张建设或即将开建。天洋食品、福州海会生物科技等企业纷纷入驻。

      水产加工基地负责人表示,今后基地还将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责任,促进企业开工投产,争取近两三年内,将水产加工中心建成水产品精深加工区、海洋生物开发科技园、台湾水产品加工保税区,以及物流集散区,吸引更多水产深加工企业落户连江。(记者 黄云峰 通讯员 周羽 邱仁松 姚扬杰)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