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理论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闽都文化 >> 正文

花香满城 绿意满眼

我市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2011-08-15 09:15:04来源:福州日报

白马河畔绿草如茵、榕荫蔽日。记者俞松 摄

    核心提示:截至去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5平方米;在城区,市民出门步行500米便有公园、绿地和广场;一年四季,福州城区的50多座公园里,总有赏不尽的花、看不完的景。

      花团锦簇的绿地点缀街头,环境幽雅的步行道依傍内河,枝繁叶茂的榕树遮天蔽日,碧波荡漾的闽江风光旖旎……暑假从龙岩来福州旅游的赖女士连声感叹:“走进福州,仿佛走进了一座大花园、大公园。”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自然和谐的生态空间,大力推进道路花化改造,立交桥绿化改造,内河绿化,公园景区花化、彩化等工作。截至去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5平方米,绿地率36.9%。福州这座文明古城已成为全国最绿的省会城市之一。在城区,市民出门步行500米便有公园、绿地和广场。

      “见地插绿”筑起绿色景观大道

      “变化大,大变化!”5年前从福建师大毕业回老家工作的庄晓玲,暑假回福州参加同学聚会时道出了自己的感受,“以前福州的路边大多是单调的行道树,如今街头和十字路口随处可见一个个小花园似的开放式绿地。二环路沿线和几座高架桥都做了立体绿化景观,里面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十分养眼。走在福州街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绿色的大花园里。”

      作为福州园林史上绿地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2010年,我市共启动了通湖路、学院前路、贤南路等20多条道路的配套绿化建设项目,新增绿地面积710万平方米。今年初以来,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福州城市园林绿化继续“见地插绿”,努力推进道路和街道两旁绿化美化,华林路、鼓屏路、五四路、永安街、白马路、乌山西路等几十条道路完成了绿化、花化改造提升。

      如今,榕城有花、有草、有树木的绿地不胜枚举,它们不仅扮靓了城市,也给走在路上的市民筑起了一道道绿色视觉走廊。

      内河整治打造绿色生态走廊

      每到周末,来到修葺一新的白马河畔跟朋友聊天、下棋,是家住西洋新村市民陈先生的固定休闲项目。“白马河经过整治后,不仅河水变清了,而且河边的绿化、花化也很到位,现在到这边休闲纳凉的人比以前多了好几倍。”

      从通湖路桥至澳门桥,河水缓缓流淌的安泰河两岸,一棵棵挂着绿萝等悬垂植物的大树、一盆盆水生植物和一丛丛塞植在驳岸石缝中的蕨类植物,将安泰河“打扮”得格外美丽。沿岸的美景也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

      景美岸绿的白马河、安泰河,只是福州结合内河整治,因地制宜提升绿化美化水平的一个缩影。我市年初启动的内河综合整治工程,最终就是要形成“鸟语花香、水清鱼跃”的生态走廊,通过纵横交错的内河水系,打造城市的“绿岛链”。

      当前,随着晋安河、光明港、浦下河等几十条内河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水城”福州将重现昔日“人烟绣错,舟楫相连,两岸酒市歌楼,笙歌从柳荫榕叶中出”的水乡美景。

      新建公园四季赏花游玩乐无穷

      昨晚7时许,夜幕刚刚落下的儿童公园里再次响起了大人与小孩的欢声笑语。上月初,公园里的游乐项目开放时间延长至21时,傍晚时带着小孩来这游玩纳凉的市民渐渐多了起来。这座去年新建成开放的公园占地面积125亩,游乐设施丰富,为福州小朋友的童年增添了不少乐趣。

      2010年是我市大手笔投入公园景区建设的一年,除儿童公园外,定位为荷花主题的茶亭公园、兼具休闲和防洪排涝功能的琴亭湖公园等多处公园景区先后建成开放,为市民营造了一个又一个自然和谐的休闲空间。

      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的“绿化、花化、香化、彩化”提升改造工程,让市区各大公园都增色不少。市民春季可到西湖公园、森林公园、闽江公园看桃花,到晋安河公园、金山公园、金鸡山公园看樱花;夏季可到光明港公园看波斯皂荚,到白马河公园看大花紫薇,到茶亭公园、西湖公园、金山公园看荷花;秋季可到西湖公园看菊花,到白马河公园看木芙蓉;冬季可到光明港公园看刺桐,到金鸡山公园赏梅花,春节到于山看兰花展,到温泉公园看郁金香展等。如今,一年四季,福州城区的50多座公园总有赏不尽的花、看不完的景。

      福州,别称“三山”,有“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特色景观。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显山露水”工程,加强山体绿化和景观塑造,将城内的金牛山公园、高盖山公园、烟台山公园、金鸡山公园等,结合自然山体,打造成富有特色的山地公园,为市民拓展了与大自然亲近的空间,让人不出城郭便饱览山林之美。(本报记者 李效翔)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