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闽都文化 >> 正文

产业经济百舸争流

——迎接市第十次党代会特别报道之三

2011-09-15 09:06:18来源:福州日报

    长乐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化纤产业基地之一。图为长乐市力源锦纶实业有限公司高科技生产线。记者俞松 摄

      绵长的海岸线,给予了福州广阔的经济腹地。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通过拓展南北两翼,发展临港产业,加快了工业发展,推动了产业集聚。5年来,福州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经济持续增强,呈现出“生产较快增长,效益同步改善,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态势,并初步形成了以福州为核心、罗源湾和江阴为两翼的临港产业集群。工业,已成为福州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量。

工业名片星光璀璨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福州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当我们把目光从宏观面转向微观,跃入眼帘的是一张张耀眼的工业名片,它们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液晶显示器产量全球第一。位于福清市的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年产各类液晶显示器2570万台,产量位居全球第一,2010年完成产值突破300亿元。

      ——全国最大的纺织化纤产业基地之一。长乐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化纤产业基地之一,年产化纤短纤、长丝、混纺纱近140万吨,拥有400多万锭纺纱规模,花边产业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1/5,锦纶民用丝产能达30万吨左右,产能位居亚洲同类产品前列。

      ——全国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出口基地。位于福清市的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2010年福耀集团完成产值34.3亿元。

      ——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之一。位于罗源县的宝钢德盛不锈钢项目,是我省首个民营企业与央企合作项目,项目建成后年产不锈钢400万吨,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之一。

      ——全省最大的汽车产业集聚区——青口汽车城。位于闽侯县的青口汽车城,以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和福建戴姆勒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汽车整车及配套生产企业加快集聚。其中,东南汽车2010年产销量突破12万辆,完成产值87.6亿元,随着东南汽车三期、四期项目的动建,其年产量将突破30万辆;戴姆勒汽车目前拥有年产4万辆轻型商务客车的生产能力,2010年完成产值36.5亿元。

      ——东南瓷都——闽清。2010年闽清县84家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完成产值50.2亿元,建筑陶瓷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

产业经济发展迅猛

      让我们来看看福州这5年来的“成绩单”:全部工业产值从2005年的221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853.4亿元,年均增长18.8%。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564.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92.8亿元,年均增长13.5%。

      今年初以来,福州产业经济依然保持迅猛势头,34个工业子行业中30个行业实现两位数的增长,16个行业增速高于20%。各个行业在竞争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势头。在宝钢德胜、宇星实业等新项目产能逐步发挥的带动下,上半年,冶金建材行业累计完成产值384.7亿元,比增23.3%,成为当前福州发展最快的行业。

      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冶金建材五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产业多元支撑格局形成。

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

      4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正式与我市签约,该项目计划分阶段在福清江阴工业集中区投资200亿元;今年投洽会期间,印尼三林集团与福清市签约,在江阴港区开发煤码头项目,总投资3亿美元,兴建5个专业煤炭散货码头……

      根据我市产业布局,这些对接项目大部分落地南北两翼,进一步提升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拓展南北两翼。位于南北两翼的各县(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主动承接市区工业转移。

      南北两翼,就像带动福州经济腾飞的翅膀。5年来,两翼已经发生了巨变。2010年,位于南北两翼的连江、罗源、福清、长乐4县(市)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30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50.9%,较2005年提高3.8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55.4%。

临港经济如虎添翼

      9月2日凌晨,江阴港区灯火通明。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来自马绍尔群岛的“全球胜利”号轮缓缓靠泊。“南玛都”台风后,江阴港区一恢复通航,就繁忙起来。

      同一天,福州港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福州港告别过去一港四区的历史,昂首阔步向一港九区的国际航运枢纽港迈进。

      蜕变之前的福州港,只是一个河口小港。

      5年来,福州港不断强化港口功能。截至2010年底,福州港南北两翼共建有深水泊位17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4个,形成年通过能力4876万吨。数据显示,5年来,福州港新增泊位21个,新增吞吐能力4596万吨。

      5年来,福州港运力不断增强,全港货物吞吐量从2005年的2434.69万吨上升至2010年的6707万吨,实现年平均22.47%的增长。集装箱吞吐量也从2005年的80.39万标箱上升至2010年的147.05万标箱,实现年平均12.83%的增长。

      有资料显示,港口每增加1元的产值,就能为所在城市带来80多元的综合效益。福州港,这个全新的国际航运枢纽港正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为福州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记者 朱毓松 常诗纯)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