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闽都文化 >> 正文

体弱志坚奋勇起义

——后人回忆福州籍黄花岗烈士陈可钧

2011-10-10 09:23:20来源:福州日报

连江丹阳镇黄花岗烈士后人遥祭先烈英魂。记者黄立新 摄

      “祖父在我父亲3岁那年牺牲,年仅24岁。”昨日,市民陈人健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中的陈可钧20多岁,略带稚气的脸上透着坚定。作为陈可钧最小的孙子,陈人健老人讲述起先辈的往事。

      陈可钧1888年出生于福州,家里是书香门第。1905年至1910年,陈可钧先后留学日德。

      留学期间,陈可钧家道中落,生活困难,由于身体天生病弱,好友皆为他担忧,劝他“不宜过于忧愁”。陈可钧却说:“体不健百不成……落魄至此,宁得不忧。”其实,陈可钧更担心自己因身体太差而无法报效祖国。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决定再一次在广州发动起义。1911年春,陈可钧得信后离开日本,于4月12日抵港,因此次起义参加者以闽籍居多,他便勉励乡人:“事起,我等倘不当先争死,匪特无以对我明季抗虏诸先烈,抑亦无以见吾闽助资之华侨也。”

      1911年4月27日下午4点,陈可钧臂缠白巾,脚穿黑胶鞋,和其他义士假扮成出殡的队伍,把弹药武器藏在棺木之中。下午5点半,海螺号吹响,总攻正式发起。

      陈可钧挥弹驰战,攻入督署。总督张鸣歧吓得爬墙逃跑,因内奸出卖,水师提督李准早已屯兵署外。陈可钧临危不惧,挥弹冲其中坚,虽多处受伤,他仍坚持与清军死战到底。

      在狱中,清吏冷嘲热讽:“一个白面书生,何苦为逆以自残。”陈可钧愤然道:“事所以未成,天之故也。然而只要能唤醒同胞,继我的意志起来奋斗,我也感到十分满足,你们这班人利禄熏心,血液已冷,哪能懂得这些!”

      4月29日,清朝刽子手把被捕起义者押赴刑场。临刑前,陈可钧谈笑自若,引项就刃而死。(记者 郑雪)

责任编辑:林梅